中国经济韧性依旧 高质量发展需从两方面着手
每经特约评论员 吴垠 肖扬
最近公布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战略前景看好。不过,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我们应当注意到数据背后的本质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为结构性问题,矛盾深层次方面在供给侧,而矛盾的外溢表现则为需求侧消费不足。我们应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供给引导新需求,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局面,这需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着手 。
投资是启动经济的快变量,投资的供给侧结构性发力对恢复当前居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投资也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加强投资能增强中国的经济韧性,从长远来看对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消费是经济重启的慢变量,但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仍起着重要拉动作用。目前,消费的恢复主要面临如下难题。第一,居民负债过多,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不少企业选择“瘦身”,同时伴随着求职周期拉长,应届毕业生数量增多,求职竞争压力加大了年轻人偿还债务的压力。第二,国内供应链受阻,部分地区仍未完全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过来。第三,从国际局势来看,疫情和俄乌冲突使得全球供应链重塑,部分行业面临较大压力。
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相关政策应该既着眼于对经济反弹的短期刺激,同时应该重视对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延展效应。
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企业加速设备更新、加大研发投入;拓宽创新型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微企业目前仍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其发展有助于缓解就业难题,提高收入,拉动消费,增强经济韧性,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可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和价值链全链化延伸水平,支持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国经济韧性。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三,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重点挖掘农村市场、农业产品深加工后基于数字农业、互联网农业的消费潜力拓展。
第四,推行新的行之有效的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现状,关注“银发经济”,抓住银发群体的需求,开拓创新适应未来30年规模日渐扩大的银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动态实现共同富裕。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仍然是拉动社会消费的主要引擎,中等收入群体能够有效带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励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投入到社会慈善事业中去,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帮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迈进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动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并增强我国的经济韧性,促进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经济复苏步伐将加快2020-09-14
- 明年中国GDP增速或达8% “十四五”增长目标该如何设定2020-12-02
- 中国宏观经济2021年二季度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07-27
- 系列政策出台 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2021-09-22
- 保主体 稳投资 促消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势头好2022-02-15
- 疫情考验韧性 一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开门稳”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