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创两年新高 全年预计将温和可控
在猪肉、蔬菜涨价及低基数因素推动下,7月CPI同比涨幅创下2020年8月以来新高。而受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等因素拖累,当月PPI同比涨幅进一步下行。
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7%,较6月上升0.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PPI同比涨幅则回落1.9个百分点至4.2%,延续2021年11月以来的下行趋势。
多位专家分析,猪价上涨成为当前拉动CPI的关键因素,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加上服务消费恢复,预计CPI同比有望延续温和抬升走势。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输入性通胀压力带来的新涨价因素影响有限,PPI同比仍将保持下行态势。结合CPI与PPI“一上一下”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当日,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
新一轮猪周期启动
7月份,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食品方面,新一轮猪周期开启、鲜菜价格超季节性上涨,共同导致食品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提高0.6个百分点。非食品方面,高基数和油价下跌共同导致非食品价格回落0.6个百分点,是7月CPI增速低于预期的主因。同时,核心CPI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缘于高基数效应和服务等内需修复偏弱。
7月生猪产能持续去化,生猪屠宰量快速下行,猪肉价格进入上涨阶段。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29日,全国农产品(000061)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9.27元/公斤,比7月1日上涨19.2%,比去年同期上涨33.28%,涨幅比上月扩大28.48个百分点。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核心CPI同比涨幅回落,显示整体来看目前需求仍待提振,通胀压力仍较为温和,并未对货币政策空间造成较大限制。预计猪肉价格将继续温和上涨,但在全球经济衰退担忧提升背景下的油价回调、国际粮价高点回落、国内建材和黑色金属价格的走软,有望部分抵消食品价格的上涨势头。
浙商证券(601878)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认为,短期内的供需失衡仍将继续推动猪价上行,不过由于本轮猪周期并没有农业疫情催化,生猪存栏量保持健康,并且发改委已提前做好冻猪肉抛储预案,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逐步展开,预计本轮猪周期温和上行。
伍超明预计,猪肉上行周期开启、服务需求恢复、PPI向CPI传导增强,均将对CPI中枢形成向上支撑,预计9月左右CPI同比破“3”,但疫情扰动和需求偏弱制约向上空间,全年CPI约增长2.3%,整体温和。
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预计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1.7%的水平将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3%。短期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但全年有望实现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
剪刀差持续收窄
7月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从行业看,上游行业价格回落最多,输入性通胀压力边际缓解。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压延、石油煤炭燃料加工等行业PPI同比增速均回落3个百分点以上。受房地产投资需求低迷和国内保供稳价工作推进影响,煤炭开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同比价格增速亦回落较多。而下游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价格增速回升,反映出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汽车、医药等行业价格增速持续低位运行,显示国内需求恢复偏慢。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受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以及欧洲央行超预期加息的影响,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时隔24个月首次滑至荣枯线之下,使得国际油价与有色金属价格承压,对7月国内PPI当月同比涨幅形成利空。此外,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大幅反弹,使得黑色系价格同样承压,利空7月PPI同比涨幅。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11.6个百分点至40.4,为2022年以来首次降至收缩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也明显下降6.2个百分点至40.1,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新低,已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PPI和CPI的剪刀差较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至1.5%,已连续9个月收窄。伍超明分析,两者剪刀差收窄预示着我国企业利润将边际放缓,但上中下游利润结构有望边际改善。接下来PPI同比增速可能加速下行。一是去年三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加速上升,高基数将使今年同比增速快速下行;二是近期全球经济明显放缓,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输入性通胀压力带来的新涨价因素影响有限。
庞溟表示,剪刀差持续收窄,说明前期各项保供稳价政策落地生效,使企业成本压力持续缓解的同时,居民生活成本基本保持稳定。未来PPI有望继续回落、延续前高后低走势。
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我们不认为不断上升的CPI会成为中国维持其促增长政策立场的一个制约因素,因为核心CPI仍处于低位。PPI下降也表明CPI上涨潜力有限。”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告诉记者。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称,结合CPI温和上升与PPI连续回落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综合市场分析人士观点来看,物价上行但整体温和可控,并不会对当前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在基本面弱企稳的情况下央行出台收紧政策的可能性较低。接下来货币政策着眼点将在稳增长、扩大需求方向继续发力提供空间。
目前主流观点并不认为中国下半年会降息、降准。渣打大中华区和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受央行4月降准和年初以来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推动,6月M2(广义货币)增速加快至11.4%。“我们估算若2022年预算充分执行将为下半年增加1.95万亿元流动性。由此足以使M2增速保持在11%左右,因此无需进一步降准。”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其实市场流动性异常宽松。瑞银策略分析师夏愔愔此前称,预计DR007(银存间质押回购7天)均值水平可能从目前的1.6%附近向2.1%的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靠拢,并在三季度后期升至1.8%~2%区间。
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政策重心主要是政策纾困助企和促内需。一方面,由于能源和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需求复苏滞后,部分行业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为此需落实好此前出台的保供稳价、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努力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通过有效投资拉动就业增长、收入增加,带动供需循环。
在通胀数据公布当日,A股小幅回调,板块方面跌多涨少。北上资金净卖出62.36亿元,连续3天净卖出,本周净卖出95.23亿元。从近期北上资金变动趋势来看,外资选择卖出避险的特征更加明显。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预计三季度市场仍将以盘整格局为主。“大中小型企业PMI较6月全部下行,在通胀数据之后,本周将陆续发布7月金融、经济数据,股票市场可能仍会承压,而债市在上周上涨后仍会受益于较弱的经济数据。”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基建投资发力 经济重回复苏轨道2022-09-19
- 9月CPI同比增长1.7% PPI同比下降2.1% 统计局解读2020-10-15
- 统计局:2021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0.9% 环比下降0.3%2021-05-11
- 统计局解读:2021年7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 PPI涨幅略有扩大2021-08-09
- 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 CPI、PPI增幅双双下行2022-01-13
- 国家统计局:2月份CPI同比上涨0.9%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