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创新机制需要企业主体的常态化参与
时间:2022-08-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下称《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下称《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方案》共有10项具体行动内容,包括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前沿研究等。“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作为第二项加以强调,可见在创新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对企业这个主体的高度重视,是要更加强调企业在创新中的话语权。


  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到了第12位。其中76%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相应来说,企业在创新决策机制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企业是研发创新投入的主体,是项目组织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在科技创新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应该尽量多地参与进来,这是大方向。为此,《方案》强调: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开展问计咨询;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指南编制中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方向更多征求企业的需求和意见。


  顶层设计和企业创新研发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顶层设计站得高、看得远,但在具体实现路径上,企业有着更多的发言权。即使是在目前76%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的情况下,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依然较低,仅为30%左右。这其中原因很多,包括企业研发往往处在“一隅”、很难“谋全局”;在国家总体政策指导下,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而形成创新的整体合力。


  要形成整体合力很重要的方面,还是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突出企业的作用。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它们最知道创新的堵点在哪里,知道解决方案如何做到快捷、高效、低成本。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不是一个方面产生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一些环节衔接上未能达到深度融合。


  今后要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新标准加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企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方向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对主要依托企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予以支持。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有机结合。


  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这是企业在“答题”;推动更多创新任务由企业提出,由企业作为研发主体为自己“出题”;取得成果并推向市场获得社会经济效益,这是“阅卷”。


  无论是“答题”还是“出题”或者“阅卷”,都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离不开在创新方面的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创新方面的参与度、话语权,甚至有一定的“否决权”,是创新决策机制建设需要企业常态化参与的体现。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