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企业动态
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 | 中建西部建设:坚如磐石,把专业做到极致
时间:2022-09-27    来源:中国建材报    分享:
近日,《中国建材报》对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部建设)进行了专访,感受其在“大砼”企业文化中,如何围绕混凝土将技术与应用做到极致。

“砼”字,在建材行业一点也不陌生。作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砼”字也最能代表中建西部建设的精神内核。

“砼”字按照书写顺序,可以拆分为石、人、工三个字,中建西部建设以坚如磐石之志,筑坚如磐石之质;以人为本人才兴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以匠心铸时代精品,以匠心造百年老店。这就是其内在特征和品质的体现。

近日,《中国建材报》对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部建设)进行了专访,感受其在“大砼”企业文化中,如何围绕混凝土将技术与应用做到极致。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

中建西部建设/供图


从材料到基建,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

截至2021年,公司获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2项,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科技成果75项,授权发明专利18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3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82项,省部级及以上施工工法23项,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0余项……

一系列科研成果是中建西部建设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建筑建材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建西部建设加快打造混凝土材料与工程原创技术策源地,全面支撑中建西部建设向世界一流混凝土企业进军。

据了解,公司以混凝土主业及产业链延伸、互联网协同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生产、转化与应用方面,中建西部建设始终致力于推动混凝土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自主研发了超高层泵送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低热低收缩混凝土、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一系列产品,并在天津117大厦、武汉绿地中心、武汉中心、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武汉东湖通道、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等众多地标性工程中得到应用,刷新了混凝土行业多项纪录,始终奔跑在行业的最前线。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中建西部建设围绕混凝土材料与制品源头关键调控材料支撑业务,自主开发了包括多品种高性能功能聚羧酸减水剂(如超高层泵送专用减水剂等)与粘度调控、孔结构优化等助剂,预制构件专用高效早强剂、水性脱模剂等及基础设施外加剂等系列产品,具备提供从产品到服务再到综合解决方案的深度协同能力。开发的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和高效水性脱模剂,被成功应用于预制叠合板、预制箱梁、地铁管片等预制构件的生产。

在新产业方面,中建西部建设基于UHPC技术,开发出常温免蒸养低收缩系列产品和钢桥面铺装体系两大系列预混料产品和UHPC预制构件,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及特种应用领域,对节能减排和延长服役寿命方面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互联网协同技术方面,开展智能制造研究,为实现制造智能化转型、引领行业变革,重点开展图像、文字识别技术、混凝土试件自动检测等技术攻关,自主开发了行业首创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实验室系统等软件产品和智能化设备。开发的纸质记录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手写纸质报告一键转换电子版,识别准确率达到99.8%,该技术经行业及软件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工、桥隧、地铁、机场等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都有中建西部建设的身影,超远、超厚、超缓凝等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难题相继被攻克。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参建了国内最长的城中湖隧道——武汉东湖通道项目、世界上首座公铁合建的盾构隧道——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项目等系列的路桥、隧道工程,在低热低收缩,预应力、抗渗、清水等混凝土技术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优势。

依托武汉四环线汉江特大桥项目研发的《超宽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超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建设过程中的混凝土防裂技术难题。依托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航站楼扩建项目,公司研制的水下不分散超缓凝机制砂混凝土实现了强岩溶、流动地下水环境条件下超长桩(近百米)实体工程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超高层建筑发展看混凝土技术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超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混凝土在高压泵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堵泵等诸多问题,这一直是混凝土施工的一大难题。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在业界俗称“糯米团子”,其特点就是具有极大的流动性。中建西部建设跟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将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技术不断向前推进。
公司开发了系列超高泵送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形成了超高泵送混凝土制备与应用完整技术体系,主编了《超高层建筑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专著,制定了《超高泵送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超高泵送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两项超高泵送混凝土标准,引领了行业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据介绍,公司先后参建和攻关国内各大代表性的建筑高度2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近50座,其中400m以上的近10座,并围绕超高层建筑用混凝土实现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关键技术突破,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天津117大厦超高层泵送高度达到621m,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2015年9月8日);长沙国际金融中心项目140~160MPa超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性泵送高度达到452m,一举刷新国内超高性能混凝土泵送高度纪录(2016年11月16日);武汉中心项目LC40轻骨料混凝土泵送高度达到402m,刷新世界纪录(2015年11月13日);依托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双子塔项目,实现了C120等级机制砂超高性能混凝土的401米泵送,打破了国内外全机制砂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泵送高度的纪录(2019年12月15日),问鼎贵州第一高楼。
在海外地区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项目中,凭借突出的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优势,打败国际巨头拉法基,在环境、地材质量、管理模式与国内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研发了超早强低热超高泵送混凝土配制技术,攻克超早强、高强度、超高泵送、低水化热等技术难点,首次在北非将28d抗压强度为99MPa的混凝土泵送至250m后达自流平效果(2017年3月11日),刷新了当地混凝土应用强度和泵送高度两大纪录,建成“中国制造”的非洲第一高楼,充分彰显了中国建造的硬实力。


智慧工厂拉动行业精准生产

混凝土是建设工程中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工程建筑材料。中建西部建设积极探索混凝土预拌厂智能制造工艺的突破,提出了以客户为核心,将混凝土全过程、全要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集智慧工地、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管理四位一体的“智慧工厂”概念。

智慧工厂实现了混凝土生产、运输、泵送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在线化,同时在智慧管理方面,自主研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TOPS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材料、设备、质量技术、生产操作、产品交付与服务的控制能力和优化能力,从数据驱动智慧工地、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的角度为客户创造价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社会化的业务协同,拉动行业精准生产。


科技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提速

为了实现建材行业的“双碳”目标,中建西部建设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绿色中建发展,作出一系列相应规划。早在2009年,公司就提出了“花园式厂站”的建设理念,作为国内绿色环保厂站的倡议者和先行者,中建西部建设首次提出了绿色环保厂站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首创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集成技术,对于推进行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中建西部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引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格局构建。在低碳技术攻关方面,公司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作为重点研发方向,积极开展低碳混凝土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先后开展固废资源化相关的多项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形成10余项技术成果。在成果转化方面,公司积极推广硅灰、石灰石粉、再生骨料等产业技术的替代应用,在确保质量可靠的前提下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其中优化水泥用量),减少资源消耗;在技术攻关方面,以中国建筑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聚焦超韧超高性能混凝土、城市拆除垃圾资源化、混凝土病害治理等重点方向形成一系列关键技术。

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顶层设计,编制“双碳”工作方案,布局相关技术攻关任务,积极参与行业“双碳”技术标准制定,提前开展碳交易市场研究;二是强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双碳”工作相关制度与机制,完善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加强资源投入保障;三是推动节能减排降碳方案落地实施,开展绿色低碳工艺设备升级改造,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清洁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开展低碳技术研究,推广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大力发展生态功能混凝土材料与制品,打造中建西部建设“双碳”领域产品体系与技术体系。



把专业做到极致,筑“大砼”世界

以人为本人才兴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以匠心铸时代精品,以匠心造百年老店。工匠精神是中建西部建设在奋斗过程中凝练而成的宝贵财富,是公司打造专业品牌的不懈追求。
中建西部建设的“大砼”企业文化,从企业自身、到行业、到社会,筑“大砼”世界,助世界大同,秉持的是一种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理念。
展望未来,中建西部建设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秉承“把专业做到极致”的理念,按照“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行业竞争力、数字驱动力、科技创新力、品牌影响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混凝土产业综合服务商而不懈努力。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9月26日9版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