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杰出工程师
2021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 张日红
时间:2022-12-02    来源:     分享:

03-张日红_副本.jpg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张日红


2021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颁奖词

东渡留学,攻读博士,甘苦自知,成就斐然。舒适安逸难掩你矢志报国赤子之心,再从头,回国奋斗,13年硕果累累。

作为行业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企业总工程师,你担纲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近百项地方和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获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主持开发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在桩扩头变径技术、端注浆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国际,使得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在轨道交通、公路、高铁等领域国家重点工程实现规模化应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楼万丈,桩基承载,世人无感!35年砥砺奋斗,你为地下混凝土预制桩基工程技术创新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与国有功,于家有憾。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我们向代表中国预制混凝土桩基材料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国家“万人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张日红博士,表达崇高的敬意!

记者手记:

桩基是被深埋于地下,却永远支撑着建筑的“脊梁”;桩基是大型工程钢筋铁骨基础的“灵魂”。中国桩基产业是伴随着中国波澜壮阔城市化浪潮成长起来的一门产业,是中国“基建狂魔”长袖善舞时的标配赛道。
当人们看到现代繁华的城市不断长“高”,看到国家重点工程、都市地标工程胜利竣工时,并没有多少人了解桩基强大的固基功能。但是过去说“高楼万丈平地起”,而现在则说“万丈高楼桩基起”,桩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最早的混凝土桩生产于上海(1900年后),而离心法生产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始于1924年日本的离心成型RC管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内有了离心成型PHC管桩,之后便出现了势如破竹的发展局面。2000年前后,年生产量超过一亿米,PHC管桩成为全球生产量第一的混凝土制品。三十多年来,中国累计使用长度已超过30亿米。在中国四十多年成长为全球建造大国的风雨征程中,混凝土桩基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重要基础材料,不仅为诸多工程项目夯实了基础,而且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中国桩基行业以年产4.8亿米管桩的市场业绩,雄居全球70%的市场。
在中国桩基发展进步史上,张日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醒目存在。他三十六年如一日,砥身砺行、锲而不舍,怀着满腔的报国之志,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地锐意创新。在中国桩基产业的冲顶进程中,他是推动桩基行业健康发展的拓荒牛和勇立在桩基行业技术进步潮头的擎旗人。
张日红用南方广阔的土地为纸,用敢为人先的创新为笔,书写出了中国桩基骄人的传奇

中淳高科副总裁 张日红


桩基缘

从青丝到白发 潜心笃志



2022年8月6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大会开幕式上,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被授予2021年度全行业唯一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荣誉称号。这是一份受到行业内外瞩目的沉甸甸的荣誉,含金量很高。

原会长徐永模为张日红颁奖

大会为张日红的颁奖词中写道:“东渡留学,攻读博士,甘苦自知,成就斐然。舒适安逸难掩你矢志报国赤子之心,再从头,回国奋斗,13年硕果累累。

作为行业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企业总工程师,他担纲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近百项地方和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获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主持开发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在桩扩头变径技术、端注浆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国际,使得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在轨道交通、公路、高铁等领域国家重点工程实现规模化应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楼万丈,桩基承载,世人无感!35年砥砺奋斗,你为地下混凝土预制桩基工程技术创新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与国有功,于家有憾。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我们向代表中国预制混凝土桩基材料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国家“万人计划”张日红博士,表达崇高的敬意!”

今年59岁的张日红,1979年进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学习,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混凝土行业至今已有40年。1993年留学日本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和光混凝土工业株式会社工作并担任开发部长。2010年回国,现任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红是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宁波市杰出人才,宁波市人大代表,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日红从事高性能混凝土制品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已36年,他一生最好的年华都与桩基紧密关联。

1987年,作为第一技术负责人主导开发的“先张法离心成型高强混凝土管桩”,获得1992年广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最早开发的C80PHC管桩。该产品现已在我国形成了1000亿元的产业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十年来张日红一直致力于低碳、环保的预制构件产品及绿色桩基技术的研究。他主导开发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该技术也得到了行业专家高度肯定,经张联盟院士等专家鉴定,认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预制桩桩端注浆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龚晓南院士评价该技术“将预制桩、灌注桩等桩型及工法的优点总集为一体,是我国桩基领域的一大创新”。

更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竹节桩扩头变径技术、预制桩桩端注浆技术、预制桩立体布局生产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工民建项目得到广泛应用,并突破了以钻孔灌注桩为主的轨道交通、公路、高铁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瓶颈,通过专利许可,带动10余家桩基施工及预制桩制造企业发展,大大地推动了我国桩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一带一路重点推介产品、装备及技术”。目前该项目已获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还获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4年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2019年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技术革新奖及2021年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了推广创新技术与产品的广泛应用,张日红还牵头编制了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1134—2017《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规程》、T/CECS738—202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静钻根植桩技术规程》、中国铁道学会标准《铁路预钻根植桩技术规程》等标准及相关的图集。

回忆起自己的桩基人生,张日红忘不了自己从岭南出发时的初心。他说:“大学毕业时正值10年文革之后工程师队伍出现断层,刚刚参加工作就有了很好发挥作用的机会。我1987年初就开始参与我国最早的PHC管桩技术开发工作,一年后刚满25岁就担任了中外合资广州南方管桩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负责公司的技术工作。主要利用国产设备成功开发了PHC管桩,相比当时珠三角地区广泛采用的现场拌制混凝土的钻孔灌注桩,PHC管桩采用工厂预制,质量有保障,很快在广州、深圳等地得到了推广应用。看到自己开发的产品能够大量应用于广州及深圳珠海特区建设项目时,心里感到非常自豪,1992年我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广州市的科技进步奖。

1992年张日红参与建设的深圳黄贝岭中山花园大厦(2022年摄,国内PHC管桩应用第一幢超过35层的建筑)

由于当时我国工程技术与日本有很大差距,1992年底我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前往日本学习,并在日本从事混凝土制品技术工作。在日本学习工作期间一直关注国内预制桩行业的发展。我国在2000年以后快速成为全球预制桩制造大国,但大部分预制桩生产企业建于上世纪末,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能源消耗大。在国内预制桩行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转型之中,我作为一名对混凝土制品技术工作有热情的工程师深信自己能够发挥作用,在中淳高科董事长邱风雷的反复动员感召下,2010年初回到国内预制桩行业工作至今。”

南方是中国桩基产业的摇篮与大本营。张日红的这个抉择使他在宁波这片地灵人杰的热土上开始书写中国桩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在这里接地气的生动实践和面对市场前沿的深度思考,使他一直拥有泉涌的灵感和创新的底气。他说:“与科学家探求已有世界的客观规律不同,工程师是要创造未来的世界,因此创新是工程师的灵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工程师则是创新的主要力量。”他非常赞赏和感谢中淳高科的工程师团队。中淳高科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至尊、艰苦奋斗、永远第一。张日红与中淳高科的工程师们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努力为我国沿海软土地基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一流的桩基技术与产品。


桩基情

从跟随到引领 精益求精

众所周知,桩基工程是建设工程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初步估计我国每年的桩基市场规模不少于4000亿。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桩基承载力及施工环境效应控制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竹节管桩、复合配筋桩、地基处理桩、抗拔桩等新型预制桩产品,拓宽了预制桩应用范围。张日红主导开发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并在杭绍台铁路、浙能集团温州电厂、宁波中心、上海S26、浦东机场等重大项目中应用。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快速发展,中淳高科2016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25%,成为地方纳税大户,相继获得纳税“大力鼎”奖和金鼎奖,项目近两年获专利许可收入3030万元。

2022年8月18日,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在杭州对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经过20余年科技攻关,研发非挤土静钻根植桩关键技术,填补了非挤土高承载力桩基的空白。创建静钻根植桩技术体系,建立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研发静钻根植桩施工技术及智能化施工装备,研发静钻根植桩成套桩端扩底和注浆技术,建立静钻根植桩检测理论,研发高承载力静钻根植桩成套产品及低碳制造技术,并编写了相关的设计施工手册和地方标准规范。项目从预制桩产品到桩基施工技术到桩基形式都进行了创新,形成了静钻根植桩产品制造、桩基设计及施工的成套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传统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需排放大量泥浆,且资源消耗量大,不符合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锤击或静压预制桩施工过程会产生明显挤土效应,无法在施工位移控制严格都市区使用。因此,研发非挤土高承载力桩基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成果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研究成果填补了非挤土高承载力桩基的空白,引领了桩基发展方向,使我国桩基的理论研究、生产和施工应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静钻根植桩施工设备与产品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竹节管桩

管桩非挤土技术与产品,在国内曾经是空白,创新技术参考的主要是日本技术。但张日红认为我们与日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日本的地质条件多不同,有很多的区别,我国沿海的软土深厚。要减少其对施工的影响,就必须创新桩基的新产品。所以张日红的技术创新路线非常清晰。高强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技术有传统施工技术(锤击和静压),所带来的问题是挤土效应和大直径桩施工困难。于是有了非挤土施工技术的开发。用新型高强预制桩技术开发的产品有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等。静钻根植桩的优势是植入预制桩,质量稳定可控,桩身无损伤;无挤土,无噪声,无泥浆污染;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可穿透坚硬夹层;通过扩底和注浆,提高承载力;施工速度快,造价较经济。总之静钻根植桩的施工过程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施工全过程要求:安静、无尘、无振动、不挤土。

宁波中心阪急百货项目(三层地下室、紧邻地铁1号线)

开发静钻根植竹节桩时遇到了很多难点,模具技术的创新开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是一种预应力构件,竹节的凸起高度达到100mm,传统单层钢模放张时桩身产生弹性压缩变形会导致竹节开裂,通过采用双层的模具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高速离心法成型时,要保证双层钢模内外要同心,否则的话在离心加速度下,会产生大的振动,因此技术要求非常高。张日红和他的团队做了许多的试验,最终高质量地开发出了模具且实现了产品的推广应用。开发装备也是重要的创新点。由于我国东南沿海软土的灵敏度高,容易变形,与日本比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消除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开发适用完全非挤土施工的装备技术。为了在软土地质条件下想办法提高桩的承载能力,他们对桩的底端结构进行改良,在钻进设备中设置了液压千斤顶,能够打开扩大头,在80~90米的地下深处也能够进行扩底。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的创新不是单层面的,而是产品、技术和装备的系统性研发。2011年,中淳高科与浙江大学“城市与海滨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开始了长期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共发表了这个领域的200余篇技术论文,中国成为国际上同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还先后培养出博士和博士后6名。

静钻根植桩基采用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竹节桩

从1987年作为第一技术负责人以国产设备为主开发出我国最早的“先张法离心成型高强混凝土管桩”到主导开发的“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25岁获得广州市科技二等奖的初出茅庐到天命之年研制成功国际领先技术产品的修成正果,这三十年,正是中国桩基产业在全球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飞跃时期。

星转斗移,世事纷繁,许多的人都站在这个巨大的历史风口上,但张日红却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在枯燥的研究中埋头苦干,在繁琐的成果推广中忙碌奔波,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填补空白、推陈出新。“天道酬勤”“久久为功”。三十多年啊,默默无语的张日红一直站在潮头,为中国桩基行业科技进步披荆斩棘躬身拉纤,最终成为了行业发展“脊梁”式的人物。

桩基梦

从绿色到低碳 任重道远

张日红深谙和洞悉国际桩基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他有一个远大的桩基梦,就是要为中国桩基的绿色低碳发展奉献力量。如今的张日红依然奋斗在桩基一线,实现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他的新目标,这就是要开发降低环境负荷的绿色桩基础技术,减少桩基工程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推进桩基产业的智能化。

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行业走向绿色低碳智能的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从2009年回国后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以及近百项公司内部立项研发项目,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方面成绩突出,其研究成果已经在推动我国混凝土制品向绿色、低能耗方向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日红在上海S26公路入城段(G15~嘉闵高架)静钻根植桩现场进行技术交流

张日红算过一笔账。传统非挤土钻孔灌注桩基会产生许多泥浆,污染环境,与同承载力钻孔灌注桩相比,“非挤土静钻根植桩系列产品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桩材混凝土用量降低了70%,可大幅度节省钢材、水泥等资源,工程定额造价降低4%~16%,降低碳足迹效果显著。近三年的应用累计减少排放泥浆超过1100万吨,同时从源头解决了桩基施工长期以来存在的挤土扰动、噪声扰民和排放泥浆污染环境社会问题,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非挤土静钻根植桩关键技术及应用》还研发高性能外掺剂与复合掺合料技术,研制免蒸压预制桩生产设备并实现产业化制造,首次实现单位产品能耗值降至11.9kg标准煤/m3,比国内行业标准规定值38.8kg标准煤/m3降低70%。这些创新成果对建设“无废城市”和推进双碳战略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何推动桩基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张日红有自己的深刻思考。他说,目前部分混凝土制品是采用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产品设计,难以发挥工厂化制造产品的低碳特性。需要改进思路,充分发挥混凝土制品质量离散性小的优点,通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及适当调整制品的保护层厚度等措施来节省混凝土材料用量,以达到降低混凝土碳足迹的效果。同时要针对我国即将进入大规模城市有机更新的局面,开展以预制桩为主的桩基础再利用研究,为实现桩基工程的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开发高效生产设备和集约化生产工艺,已经使得我国很多预制桩生产线的人均生产效率、单位能耗指标等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部分企业已经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国内的预制桩制造装备已大批量出口海外,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预制桩生产国,2021年生产量4.86亿米。降低预制桩制造过程的碳排放还有很大潜力。我国预制桩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大约在38kg标准煤/m3左右,如果全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都能够达到先进水平15kg标准煤/m3的话,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00万吨以上。据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的数据,2020年,全省使用预拌混凝土3.15亿立方,每年仅用于钻孔灌注桩桩基的混凝土有近6000万立方,产值超过600亿,浙江省的预制桩产量为8000多万米,以每米近200元计,桩产值仅为160多亿元。因此大力推广非挤土预制桩技术,取代现浇灌注桩,扩大预制桩的应用范围还有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国桩基产业的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均呈上升趋势。从技术趋势上看,绿色低碳桩基产品结构正在朝着“更小或更大”两个方向用力。如在西北沙漠的新能源光伏工程需要使用直径在20至30厘米的小型桩,而海洋工程、高铁与桥梁等则需要直径80厘米至150厘米的大直径预制桩,这是一个趋势。众所周知, 桩基是隐蔽工程。为了推动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张日红还呼吁生产及施工过程的逐步透明化,以便管理和严控质量。目前中淳高科已经实现了用数字化对静钻根植桩基施工的过程控制。

混凝土预制桩是我国最大的水泥制品产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预制桩生产国。对我国预制桩产业的低碳发展前景,张日红十分有信心。他说今后预制桩的发展一定会扩大应用领域,特别是非挤土应用领域,因为这是低碳发展引领的方向。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