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宏观形势将怎么走?一文为您揭秘
日前,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在京举行,30多位部委领导、权威学者、经济学家及企业代表出席并发言,对开局之年的经济形势作出分析预判,并探讨如何发现中国价值,建言中国经济发展。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新经济学家智库共同支持。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贾康
贾康认为短期来看,2023年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关键契机,疫情防控形式在年中将继续改善,推动全年经济发展态势上行,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超6%。中期来看,需要引领经济下行压力转换为“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在中高经济增速区间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这要求我国在“十四五”中后段力达年均5.5%-6%增速;“十五五”期间5%-5.5%是我们的目标,不要落到5%以下;“十六五”速度保持在4.5%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长期来看,要从制度创新入手,这离不开思想观念和基础理论的创新特别应该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私有制的论述。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巨丰金控科技董事长 马琳
马琳认为,当前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进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对于中国,或者对于中国企业界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洞悉宏观形势对企业的命运休戚相关,宏观形势认清了,掌握主动权的能力就提升了,对驾驭未来也就更有信心,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复兴大业自然也就更顺利了。
会议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卫星,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等多位知名专家分别发表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张军扩
张军扩提出了对今年经济对策的几点思考。展望2023年总体看法是谨慎乐观。经济恢复既有不少有利的因素,也面临不少的问题、困难。最大的有利因素莫过于疫情管控的逐步放宽和政策环境的有利变化;最大的不利变化,可能是外需增长拉动作用的减弱;最需要着力的是扩大内需;最关键的是稳预期,提信心。信心比金子更加重要,今年要稳增长促发展,必须着力提升企业信心。
财政部原副部长 朱光耀
朱光耀强调,中国的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回旋空间足,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紧密融合。2023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使得中国经济尽快回到我们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5%到6%这个水平,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的。
社科院学部委员 余永定
余永定认为,如果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02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可以超过5%,达到6%+也有可能。主要原因是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还有较大空间,多年来尤其是2023年中国GDP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速等。对比海外主要经济体,我国的财政状况好于其他很多国家,准备金率11%有下调空间,CPI保持2%左右增长,只要通胀率不过快增长就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导向。期待中国经济运行独立经济轨迹,过去几年基数较低,是一个优势,以过去的三年平均数为依据,测算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实现5.5~6.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卫星
吴卫星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未来开放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第二是维护跨境投融资活动的正常秩序。第三是国际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本市场的开放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给我们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司的治理都提出了很多挑战。
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邱晓华
邱晓华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速度回升至5%左右。全年通胀温和格局还不会打破,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生产价格相对平稳。要继续深化改革,依靠市场的力量激活微观活力和创造力,创造更大的国内需求和创新力,要把激活消费作为重中之重,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扩大开放,尽力维持好融入世界大潮的国际化格局,稳定高效安全地利用好世界资源和全球市场,求同存异,互利互惠,与世界同行。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长江证券(000783)首席经济学家伍戈,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中信建投(601066)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等参与了讨论。圆桌论坛由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振鑫主持。
管涛谈到,如果没有什么大的“黑天鹅”,2023年在全球经济整体往下,中国经济可能是独立往上的态势,这对于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振市场的信心有重大的作用。经济反弹是“量”的合理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质”的有效提升方面的要求。如果能够顺利地做好“三稳”工作,今年年初这波金融市场“开门红”行情还会延续。
苏剑表示今年如果没有什么“黑天鹅”事件,今年增速达到6%以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今年增速6%相当于正常年份的4%左右。增速虽然高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形势就非常好。今年经济总体来说是恢复,但还需要政策做一些刺激,相对于扩消费的共识,就在于扩投资和稳外贸。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加上外贸都能起来,收入增加,消费自然就增加了,经济自然就启动起来了,所以启动起来的关键在于投资和外贸。
伍戈表示尽管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环顾四周,很难寻觅到的是已经退出市场的微观主体。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内生性修复需要漫长周期。尽管我们也许预计到了整个2023年上半年会有些信用的扩张,但是这种信用的扩张更多的不是市场主体内生性的。2023上半年,财政货币政策或有所行动。
陆挺表示,2023年经济复苏几乎是确定的事件,但要充分预见到经济重启的艰难和2023年复苏之路的坎坷。防疫政策的改变就是最大的利好,重新释放产能,有利货币和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消费反弹,但出口增长或下行(过去基数较高导致的),预测今年GDP在5%左右,不高估“疤痕效应”,也不宜盲目乐观。
武超则提到,看好新能源和数字化两大方向。新能源以及整个能源体系正发生结构性变化,新能源这条主线中长期还是非常核心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线。数字化也是全球经济GDP增长边际贡献比较重要的方向,像欧美、韩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量贡献是非常高的,基本都在90%以上,用好生产力和数据要素,也会激发新的增长。
张瑜表示,我们现在对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在5%左右,两年复合大概3.9%或4.0%。今年对政策的增量,期待点是两块:第一块是准财政,继续发力创新;第二块可能从减税到贴息,对投资倾向可能会有更加直接的产业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随后,在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之全体大会四“ESG投资——中国与世界”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进行了开幕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中国银保监会原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社会责任国际前中国区主任、国际第一个社会责任标准指导文件的执笔人马瑛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设有主旨演讲、大会讨论、6场专题研讨、2场宏观形势全体大会及2场圆桌论坛,嘉宾大咖云集,论坛成果丰富,共同探讨如何把握世界变局、洞察时代脉络、探寻未来发展之路。这是继成功在2017、2019、2020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以及2022年连续两届宏观形势论坛后,人大重阳在建院十周年之际的首场新春重大活动。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杰弗里•萨克斯获颁2022唐奖「可持续发展奖」2022-06-20
- 经济增长有望经历一轮反弹 宽松政策支撑金融资产估值2022-10-10
- 明年GDP目标怎么定:多名经济学家建议增速设为4.5~5.5%2022-12-13
- 中国经济短期靠消费、长期靠创新,民营经济是重要抓手2023-05-09
- 60名权威经济学家展望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下半年政策组合拳重在强信心增动能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