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重磅任平文章:满怀信心,开好局起好步
(一)
春天来了!
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备足农资,调试农机,犁铧翻开新泥,广袤沃野抓紧春耕备耕;长虹飞架,高峡筑坝,铲车挖机轰鸣,重大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高铁疾驰,车船如织,全国景区再现旺盛客流,消费回暖迅速。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正奋跃而上、飞速奔跑。
全力促发展、奋战开门红!各地“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工作重点任务,呈现“开年就开跑”的新气象,彰显“起步即冲刺”的新作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汇集,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亿万人民意气风发、鼓足干劲,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新的征程,新的出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和风险挑战,如何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成就开局起步新气象、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我们要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动员号召,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历史主动,鼓舞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昨天,结论分外清晰:“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走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今天,脚步更加有力:“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向光明宏大、气象万千的明天,信念格外坚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二)
这样一份成绩单令世人瞩目。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1万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全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2%,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超出预期”成为外媒报道的高频词,彭博社更指出中国经济比分析师预测的更具韧性。
图为当日的京秦高速遵秦段下院寺枢纽互通。刘满仓摄(人民视觉)
这样火热的场景令世人振奋。重大项目纷纷开工、企业竞相“出海”抢单,餐饮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快速升温的中国经济,让世界为之一振。泰国副总理、菲律宾旅游部长等官员专程在机场欢迎中国游客,马尔代夫以“水门礼”迎接中国航班……嗅觉灵敏的国际市场,更是迅速捕捉到满满的中国机遇。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在报道中指出,随着中国及时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一系列积极的数据令经济学家们不断提高对全球经济前景的预期。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欧通胀水平创40多年新高,超预期因素突发,考验是罕见的,困难是空前的,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砥砺前行,成绩殊为不易。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顶住了!抗疫情、战高温、应对全球粮食能源严重危机,我们稳住了!举办北京冬奥盛会、兑现“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我们成功了!
惊涛骇浪从容渡,风雨无阻向前行。实践再次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引领中国发展的高超智慧,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回望抗疫这三年,中国经济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从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经济规模占世界比重超18%,再到这三年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2%左右的平均水平……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今日中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
看韧性,中国经济底盘坚实、无惧风浪。
“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这个春节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7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日均出入境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电影票房67.58亿元,位居我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强劲的数据,火热的消费,折射出神州大地上的繁荣景象,为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和强大韧性写下生动注脚。
纵观当前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势头不减,结构优化的动能正在积蓄。我们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综合实力托举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以“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2.2亿人的人才资源总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如同船行大海,波浪起伏必然带来颠簸,但船底厚实,更能助力航船抵达彼岸。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拥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强大的经济韧性,这是我们应对冲击的坚固底盘,也是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深厚底气。
看潜力,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
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背景下,第五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累计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世界开放报告2022》这样评价:“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
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有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得益于庞大的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18.45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从拼数量到拼质量,从谋速度到谋效益,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利用和发挥需求优势,正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短板”也是“跳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蕴含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消除区域壁垒,畅通城乡循环,居民消费提质扩容,产业补链延链升链……从补短板到锻长板,从破堵点到清盲点,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不断巩固和增强供给优势,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看活力,中国发展动能充沛、动力强劲。
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过去一年,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5%、再创新高。《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正是中国经济活力十足、动能澎湃的有力证明。
放眼今日之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神州大地生机勃发,处处活跃着创新创造。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蹄疾步稳,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面实行……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持续激活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实施,鼓励外商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助力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不久前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如此感慨。当世界银行判断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当世界经济论坛近2/3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外部一片悲观的声音中,中国经济被寄予厚望。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复苏将支持整个区域的增长”。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未来一年将更加光明”。
新时代东风浩荡,拂过万水千山。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器”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三)
阳光,总是在历经风雨后更显灿烂,在穿越阴霾后愈加光明。
武汉,快递分拣中心内传送带飞速运转,一件件包裹在此集结转运,工作人员“忙到飞起”;上海,豫园“山海奇豫记”主题灯会游人如织,不远处的外滩灯火璀璨、熙熙攘攘;广州,花城汇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引来八方食客;北京,东三环国贸桥车水马龙,行人穿梭,交通流量恢复如常……一座座历经疫情大考而生生不息的城市,见证了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抗疫的英雄壮举,铭刻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的人间奇迹。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三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于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于亿万中华儿女而言,却何其刻骨铭心、何其荡气回肠。同心抗疫,早已成为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
图为2月3日,三峡水库水位下降后的三峡枢纽。郑家裕摄(人民视觉)
应对世纪疫情是一场大战大考,关键是如何做到既保生命、保安全,又保经济、保民生。“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防控奇迹,同时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了历史主动。
——防住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义无反顾。三年来,病毒频繁变异,防控策略不断优化调整,而始终不变的,是不放弃每一名患者的坚决行动,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从无数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多地重症救治专业人员尽锐出战,到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从严从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强化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到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正因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国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这样的成绩,是用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举措守护得来的,是靠“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理念干出来的。
——稳住经济,让经济社会发展少受影响,我们全力以赴。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如何统筹处理好二者关系,考验智慧与治理水平。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精准、主动,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条件。从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稳住经营主体,到专人驻企、专班解困,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到把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作为必须守好的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善开顶风船,勇走上坡路,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不断站上新台阶。在应对世纪疫情的同时,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如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所说:“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卓有成效,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这展现了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
——安全发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我们未雨绸缪。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面对全球粮食危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稳面积、战旱涝、防病虫,稳产增产举措落地见效,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面对全球性能源供需天平失衡,保供应、稳价格、调结构,全力夯实能源生产基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国能源价格保持稳定;面对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冲击,建立“白名单”制度、搭建协调平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面对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对疫情对一些传统业态的冲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医疗、远程办公、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年来,我们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号巨轮无惧风雨,始终破浪前行。
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模样。回顾三年抗疫之路,中国采取负责任政策举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效保障了本国民众健康安全、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同时也为促进全球团结抗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年年举办,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如同“生命通道”,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稳定性……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历史必将铭记,一个负责任大国践行诺言的务实与担当、面对困难的大爱与大义。
“曙光就在前头,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坚忍不拔,就一定能赢得防疫最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嘱托和勉励令人充满信心。14亿多中国人民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必将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
春天的脚步,总是格外明快。
“嗡嗡嗡”,浙江嘉善边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无人作业车间里,智能化机器不停运转发出声响,机械臂上下摆动,一派加班加点赶订单的火热场景。
“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3、4月份,今年是我们外贸企业的‘订单年’”“我们准备参加10余场国际展会,并大力邀请海外客商到总部实地考察”“见到了客户,就见到了机会”……展望新的一年,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我们已经挺过最困难时刻,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订单多起来,消费旺起来,物流畅起来……各类经营主体信心激发,中国经济活力迸发。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的报告判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是正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中国”。
图为1月31日,一艘矿砂船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卸载货物。张 超摄(影像中国)
忆往昔,中国经济曾经受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等考验,曾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等挑战,但总是能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展现出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看当下,中国经济在前所未有的三重压力下,正稳中求进,恢复向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我们满怀信心、充满豪情。
这样的信心,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回望抗疫三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惊涛骇浪中掌舵领航,大战大考前镇定从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始终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回首非凡十年,从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再到以一系列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进,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这样的信心,源自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治理效能。
今年1月,中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产品获批上市,让人回想起三年前:历时不到17小时,行程近万公里,两架飞机接力飞行,16台ECMO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抵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全国紧急调配近80台ECMO直奔武汉……争分夺秒的紧急驰援、有力有序的跨境协调,只为挽救更多生命。
三年来,从第一时间科学果断作出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到10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的生死竞速;从数以千计企业迅速转产、仅用35天将全国口罩日产量提升约13.5倍,到2023年春节期间累计下沉干部380多万人次参与农村疫情防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和随访989.7万人次……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回望过去,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无不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新征程上,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
这样的信心,源自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疫情暴发之初,“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发出“疫情不退我不退”的誓言;疫情防控一线,面对感染风险,社区干部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强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面对疫情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作人员以“困难再多也嚼嚼咽了,一切付出与奉献都值得”的执着与坚韧做好各项工作;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面对救治压力,医护人员写下“一个人顶不下来,就两人凑一个班”的动人留言……三年来,无数人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共同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今天的中国,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最激荡人心的主旋律,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新征程上,激扬精神的力量,坚定信念信心、增强历史主动、矢志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天地风霜尽,新程壮阔多。走过万水千山、穿越惊涛骇浪、经受大战大考,中国人民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信心更满、干劲更大。因为我们更加懂得“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也更加笃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亿万人民同心汇聚的磅礴力量,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五)
新春伊始,塞内加尔商人苏拉开始收拾行囊。2月底,他将回到“第二故乡”——浙江义乌。“做梦都想见到中国朋友们。”苏拉在这座“世界超市”工作生活了20多年,“3年没回中国,太期待了,还要带新朋友一起来。”
疫情前,义乌常驻外商约1.5万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受阻于全球疫情,义乌常驻外商人数最低谷时减少一半左右。为让外商迅速“归队”,推动义乌外贸尽快回暖,从去年12月起,义乌市政府向外商推出免住宿、仓储打折优惠、增加商位融资额度等政策。兔年春节后,义乌常驻外商数量已超1万人。
2月2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迎来兔年开市首日。7.5万个商位开门上新,喜迎四海宾客,来自全球的境外客商到场采购。开市首日客流量超过22万人次,210多万种商品迭代上新,在册市场主体数突破90万户……“世界超市”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
义乌的回暖,浓缩流动的中国。穿山越岭,一辆辆物流车满载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从江苏徐州奔赴全国粮食主产区助力春耕备耕;陆海联动,一列列集装箱班列装满煤炭、硫黄和铁矿石,从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向各自目标堆场平稳驶去……春节刚过,港口码头,厂矿车间,田垄果林,多少马不停蹄,多少蓄势待发!疫情遮不住阳光,春天已经来了,无数奋斗者踏上新的征程,亿万追梦人开启新的篇章。
扬帆起航,这是争分夺秒的活力中国;乘势而上,这是昂扬奋发的行进中国。
图为2月1日,新田县骥村镇黄公塘村村民正在驾驶拖拉机翻耕田地。刘贵雄摄(人民视觉)
在春天进发,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充满希望。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1%,仅前4天国内酒店和各类旅行安排的预订量就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将持续释放。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战略判断。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从春天启程,登高望远、勇往直前,中国仍需风雨兼程。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看国际,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看国内,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新征程上,唯有知难而进、砥砺前行,才能开好局起好步。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让我们锚定既定目标,把握发展机遇。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对于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只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只有科学有效地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才能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前进道路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抓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各项政策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协同发力,我们就一定能让经济的暖流不断涌动,让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让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时的数据波动,是短期性的、突发性的;长期的发展大势,是趋势性的、战略性的。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势,以超大规模市场之能,以年均增长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之速,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前进道路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认识并切实用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方面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让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攻坚克难。“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到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越是形势多变、环境复杂,越要迎难而上、奋勇搏击,在困难面前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不畏缩、不躲闪。回望过去,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的;面向未来,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在应对挑战中继续茁壮成长。前进道路上,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敢于知难而进、知重负重,敢于一马当先、一往无前,更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实现,更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去抵达。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让我们矢志团结奋斗,实干创造未来。每个人前进的脚步,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价值,汇聚为前行的力量。昂扬奋进的时代画卷里,“每个人都了不起”。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宏伟蓝图不会自动成真。唯有团结奋斗,才能铸就更辉煌的伟业;唯有实干笃行,才能创造更灿烂的明天。前进道路上,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从起势看走势,从开年看全年,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众志成城同心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久久为功扎实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号巨轮的航程必将更为壮阔、前景必定更加光明。
(六)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里前行。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
这就是中国人民面向未来的豪迈,这就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蓝图恢宏,气吞山河;号角激越,催人奋进。立足开年,展望全年,我们充满对明天的热切渴望,充满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接续奋斗启新程、乘势而上开新篇,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我们一定能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全国各地建企抗疫在行动!2022-04-15
-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2022-07-27
- 经济增速全国第一的秘诀: 海南找到了消费“爆点”2022-07-27
- 商务部:三方面发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2022-09-30
- 多地优化防疫措施对经济影响几何 专家给出这些可能性2022-12-07
- 明年GDP目标怎么定:多名经济学家建议增速设为4.5~5.5%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