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混凝土应用于国内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
4月16日下午,随着最后一个混凝土模块单元吊装,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深圳市龙华樟坑径保障房EPC项目历时292天顺利完成结构封顶。该项目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投资建设,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及中海建筑承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建设速度最快、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层保障性住房项目。
建筑科技助推惠民工程的加速度
近年来,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中的重点城市,已成为两地人才与科技交流的重要桥梁。面对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扎根深圳的情况,加快建设人才保障房、快速弥补保障房供应缺口成为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环。
为打造速度与质量并重的优质保障房,龙华樟坑径保障房项目采用中建海龙科技原创研发的混凝土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规划建造5栋28层、99.7米高的精装人才保障房,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2740套保障性住房。
通过混凝土MiC建造技术的应用,5栋建筑被拆分为6028个独立模块单元。每个空间单元90%以上的建筑元素——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修在工厂完成。施工现场,将模块单元像“搭积木”一样精细化组装。所有的混凝土MiC模块,从生产、吊装到结构封顶仅需25周。从开工到交付使用,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一年。若按照传统建造方式,同样的项目需花费三年的时间。
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宏伟表示,该项目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有机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具有积极的开创意义,将助力深圳加快打造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标杆。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军介绍,龙华樟坑径保障房项目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一体化装修、便捷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五化一体”,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典型工程。
该项目是全国首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模块化建筑项目,开发应用了行业领先的C-SMART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了BIM设计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QMS质量管理系统、WMS智慧仓储物流系统的多平台、全环节数字联通。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设计、生产、施工、资产交付和管理四个环节,定制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方案。
生产制造阶段,项目基于BIM装配式编码体系,为每个MiC单元模块赋予唯一的二维码,实现全过程信息跟踪。施工建造阶段,项目运用GPS定位设备、工业级无人机等,实现模块运输“精准调度”。项目为还每位工友设置身份二维码,其考勤、防疫、住宿、安全质量表现、工资发放等“一码通”,实现现场工人的智慧化管理。现场还应用鹰眼AR实景地图,24小时AI智能识别,自动预警工地不安全行为。项目竣工后,建立项目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为后期的项目运维服务提供重组的数据支撑。
绿色“智”造宜居新标杆
龙华樟坑径保障房项目也是国内混凝土MiC建造技术首次在近百米高层保障房的批量化应用,技术难度大。为全力突破混凝土模块技术高层应用瓶颈,中国建筑国际组织多位院士专家开展关于结构抗震实验、结构监测与损伤评估、有限元分析与抗震设计等14项重大课题研究。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全国智能建造领域首席专家丁烈云院士表示,海龙原创研发的混凝土MiC体系,成功推动了以传统预制构件为主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用工业化、智能化方案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建好房”的目标。
项目还充分发挥混凝土MiC结构特性,使房间的保温、隔热、隔音、防震等舒适性功能大大优于常规建筑,运用外窗反打等工业化手段杜绝漏水隐患。隔墙采用轻质量陶粒混凝土,有效改善房间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噪声8-10分贝,使整体居住更加舒适。
通过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项目在废弃物、材料损耗、碳排放、能耗、水耗、污水、扬尘、噪音8个指标上取得低碳、环保的显著成效。与传统建造方式对比,建造阶段减少碳排放约4190吨,相当于约22万棵树一年吸收的碳排放量。同时,项目还可节省70%以上现场用工量,减少超过75%的建筑废弃物与25%以上的材料浪费,是助力建筑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典型实践。
龙华樟坑径保障房EPC项目预计于6月底竣工交付,作为深圳市智能建造代表项目,其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工程,为加快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实现建筑业向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国内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封顶2023-04-19
- 中建西部建设一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10-09
- 成都:高489米的中海天府中心主塔地下结构封顶2023-06-20
- 中建三局多项建筑“黑科技”亮相服贸会2023-09-06
- 中国建筑再揽15项詹天佑大奖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