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高级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
各会员及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企业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管理体系建设,为企业培养碳减排领域专业人才。 联合中国节能协会特推出 “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训,主讲老师来自相关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的专家,经考试合格后颁发 “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证书”。通过培训可以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碳减排核算、核查、交易、咨询、管理等综合能力,助力企业实现“碳成本”向“碳机遇”的转变。现将有关考试和培训学习事项通知如下,欢迎各有关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积极参加。
一、培训对象
1.企业内负责节能、环保或“双碳”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2.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的企业人员;
3.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的科研院所人员;
4.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的其他人员。
二、培训方式、学时
1.培训时间:每年1月、3月、5 月、7 月、9 月、11 月开班。
2.开班方式:循环开班、随报随学。
3.培训形式:线上授课,培训完成后参加相应等级的认证考试。
三、报名资料
1.报名审核表;
2.近期二寸免冠蓝底彩色电子版照片 1 张;
3.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4.学历证复印件;
5.包括其他可满足报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四、高级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报名条件
1.中专学历(取得其他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4年;
2.大专学历(取得其他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3年;
3.本科学历(取得其他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2年;
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其他专业)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2年;
5.具有环境工程与科学、能源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一年;
6.取得中级碳减排领域证书,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一年;
7.取得其他高级职业或技能证书、职称证书等满一年。
注: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上述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或学位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的时间总和,其计算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
五、考试安排及证书颁发
1.考试时间:每年 1 月、3 月、5 月、7 月、9 月、11 月第三周周六,考试逢节假日顺延,考试报名时间于考前一周截止。
2.考核网站:考前开放
3.考核形式:采取线上考核方式,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在线完成考生信息填报、考核、电子试卷管理等工作。
4.考核题型及分值:科目总分 100 分,60 分合格。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
5.考试时长:2h,上午9:00至11:00
碳排放管理专业技能综合考试 上午 9: 00 至 11: 00
碳资产管理专业技能综合考试 上午 9: 00 至 11: 00
碳交易专业技能综合考试 上午 9: 00 至 11: 00
碳排放监测专业技能综合考试 上午 9: 00 至 11: 00
碳排放咨询专业技能综合考试 上午 9: 00 至 11: 00
碳汇计量评估专业技能综合考试 上午 9: 00 至 11: 00
碳排放评估专业技能综合考试:上午 9: 00 至 11: 00
6.考核流程:考前三天发放准考证号,考前注意事项及考核网址等信息,学员登录后进行考核。
7.其它
(1)考核后15个工作可查成绩。
(2)考核合格后 45 个工作日内,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发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证书;证书可在中国节能协会查询,证书带有防伪标识,统一编号,专网查询。
(3)考前冲刺押题班:可登录学习系统进行考前冲刺的学习。
(4)关于补考:考核未通过的学员,未通过需缴纳100元/次的补考费进行补考。
六、颁证机构
中国节能协会 ChinaEnergyConservation Association(英文缩写: CECA)
七、课程和证书价值
1.特色课程,可以帮助学员学习碳减排领域最新政策及行业标准,提升业务水平;
2.特色证书,该证书填补了碳减排从业人员能力评价的空白;
3.能力证明,可作为碳排放政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从业证明。
八、课程费用及相关事项:
高级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训费,官网 4500 元/人,协会统一报名3980/人。费用包含:课程费、考前培训费、考核费用、资料费、评定费用、证书制作费、组织管理等费用。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雪英 13910271206(微信)
电 话:010-57811428
邮 箱:893670753@qq.com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关于开展2022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信用评价复评的通知2022-07-07
- 关于召开第九届“井冈山论坛”——预拌混凝土低碳发展技术的通知(第一轮)2023-06-14
- 关于开展2023年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通知2023-06-27
- 关于举办第二届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论坛的通知(第二轮)2024-09-14
- 关于举办碳中和时代绿色建材应用技术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的通知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