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杰出企业家
2015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企业家 吴文贵
时间:2020-07-28    来源:张红    分享:

640 (2).jpg

中建西部建设董事长、党委书记吴文贵


2015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企业家颁奖词


有人说,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水涨船高不是靠本事,只有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一个企业,经济新常态下,连续三年能逆势而上,不断书写着创新发展的故事,你不能不想知道这位领航者。

  在战略创新方面,一个原来依附于建筑业的混凝土企业,基于对混凝土行业的科学认识,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和集团内部资源的战略重组,展开了迎风飞翔的翅膀。这位企业家作为领军者,聚势,聚力,聚智,聚心,改写了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引领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当大多数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大幅下滑,市场恶性竞争,生存困难日增的时候,该企业在全国19个省市布局,并沿着“一带一路”进入东南亚和非洲。混凝土产销量从2012年的2000余万方增长到2015年的近3500万方,主营业务和利润收入实现双增长,营业收入从60多亿增长到120多亿元。

  在技术创新方面,该企业不断刷新混凝土工程新纪录:中国在建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结构C60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621米,一举超越了迪拜哈利法塔601米的“净身高”,也超越了不久前在上海中心大厦606米的混凝土泵送高度,形成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研究开发的“异形多腔巨型柱C70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研制与应用”、“C50P8超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温度控制综合技术”等多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标志着中国混凝土行业在超大体积、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一流。

  这个企业就是中建西部建设,这位企业家就是吴文贵先生。让我们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服务 引导 推动 共享 

—— 会长吴文贵访谈录

记者手记

在2015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大会上,中建西部建设董事长、党委书记吴文贵成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企业家”称号的首位获得者。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 会长徐永模亲自撰写的颁奖词中写道:“有人说,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水涨船高不是本事,只有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一个企业,经济新常态下,连续三年能逆势而上,不断书写着创新发展的故事,你不能不想知道这位领航者。在战略创新方面,一个原来依附于建筑业的混凝土企业,基于对混凝土行业的科学认识,通过各方资源的战略重组,展开了迎风飞翔的翅膀。这位企业家作为领军者,聚势,聚力,聚智,聚心,改写了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引领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当大多数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大幅下滑,市场恶性竞争,生存困难日增的时候,该企业在全国19个省市布局,并沿着‘一带一路’进入东南亚和非洲。混凝土年产量、产值和效益较2012年重组前均增长60%以上。”

吴文贵是国内混凝土行业资深的企业家。2004年起任中建三局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10年起任中建三局副总经理兼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至今任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建西部建设是我国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吴文贵实至名归的获奖,使中建西部建设与他的掌舵人领受到了来自行业内外的注目礼。这份沉甸甸的奖励既是对中建西部建设在中国混凝土行业战略重组方面敢为人先、努力探索的肯定与赞赏,也表达了对吴文贵率领他的团队披荆斩棘、推动企业由大变强的崇高敬意。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走到今日,正在经历两股历史大潮的洗礼。一是集约化,混凝土业内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与大型水泥企业携资本优势的强势进入,正在孵化着混凝土行业旗舰方阵的诞生。二是绿色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传统混凝土向现代混凝土升级后,混凝土产业就已成为目前我国消纳固体废弃物最大的产业之一。

中国混凝土产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发展势头至今方兴未艾。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潮中,中国混凝土产业的绿色旗舰方阵正在异军突起。有一家蓄势已久的混凝土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已成为提升中国绿色混凝土产业海拔高度的中坚力量。这家企业就是中建西部建设,他的掌舵人就是吴文贵。

众所周知,中国混凝土行业的重组改革之路崎岖而坎坷。中国混凝土行业在2014年就进入了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元的大型产业序列,但这是由近一万多个搅拌站和众多小企业的年产值加合起来的业绩。诸多小微企业的存在,使得中国混凝土行业的业态粗放、松散且话语权弱势。这种状态与混凝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很不相称,与混凝土产业在国计民生中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极不匹配。在中国混凝土行业历史性的艰难转型中,太需要中建西部建设这样的企业和吴文贵这样的企业家做引领的标杆。

解读吴文贵的关键词就是:他和他的团队是中国新地标的建设者,是建筑精品的塑造者,是混凝土高新技术的推进者,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是预拌混凝土诸项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640.webp (93).jpg


2016年12月7日, 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领导。中建西部建设董事长、党委书记吴文贵当选新一届协会会长,徐永模当选执行会长,曾庆东当选秘书长,29位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家当选协会副会长。已历经风雨30年的 ,在混凝土历史性地跨入中国建材行业第一产业的发展时期,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军团队,他们肩负着推动行业继往开来的重任。

吴文贵成为 30年来的第一位企业家会长。

12月8日,记者采访了刚刚履新协会会长的吴文贵。


记    者:请您谈谈当选协会会长的感受。

吴文贵:当选 会长是我一生的荣耀,感谢广大会员的信任与支持,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既兴奋也忐忑。做会长责任更重一些。作副会长时,主要是配合,而作了会长,就要主导要出面。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何引领企业的发展,实现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是巨大的挑战。我长期在企业工作,我领导的企业只有100多亿元的年产值,而协会面对的行业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元,因此,我需要拿出百倍的努力来做好协会工作。徐永模任会长的十年,是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徐永模会长也是一个拥有优秀人格魅力的领导,我自感与徐永模会长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愿意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我相信,在执行会长徐永模的支持下,在全体会员单位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行业和协会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    者对做好今后协会的工作,您有哪些初步的思考?

吴文贵:这次参加年会,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感觉到 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过去认为协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沟通和搜集信息,来调整行业的发展思路。但现在看到协会有许多特点。协会有20多个分会和工作部,会员中既有企业也有院校,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看到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很高,组织的凝聚力非常强,对引领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到底如何把协会工作做得更好呢?我在思考。我刚参加了检测分会成立仪式,发现参会代表中有各研究院的人,人脉资源非常好,互补性非常强。混凝土的前端检测目前尚是一个短板,如砂石骨料的含水率变化快、变化大,这项检测滞后,多年来都是依靠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检测周期长,如何快速测定?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看到协会在这方面有诸多的服务企业、人才与资源,我就有了信心。我们要打通这些渠道,消弥企业需求与科研机构需要之间的不对称。目前,混凝土企业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并不高,但企业的发展非常需要高素质高责任心的人,如何提升整个行业管理层的水平,岗位培训是一个重要的平台。由于协会拥有良好的专家学者资源,他们都是行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通过协会把在职教育和企业培训工作搞好。协会范围的产业链也非常丰富,前几天我们参观了一家生产检测设备和智能化厂站设备的企业,从中看到了用信息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协会拥有好平台好资源好人脉,让我们可以站得更高。我们行业中小企业众多,需要协会的推动、引导和服务,行业发展需要方向。


记    者您刚刚参加了协会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检测分会的成立大会,并亲自为分会揭牌,请问您对该分会有什么期待?

吴文贵我国是世界混凝土大国,年使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超过30亿立方,以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和天津117大厦为代表的百层高楼等举世闻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工程质量却令人堪忧。建筑工程中“设计是灵魂,施工是关键,材料是基础,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离不开检测和评价,今天在这里成立了材料与工程检测分会,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分会下一步的工作,我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紧密围绕工程寿命研究快速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价技术;

二是融汇贯通多行业技术形成先进的检测标准;

三是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标准国际化。另外,从行业发展角度,我国目前大力提倡发展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不少新的检测公司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出具的检测报告引发纠纷事件的屡见不鲜,除政府直接干预外,行业协会应发挥企业与政府桥梁的作用,协调会员单位与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创造公平、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记    者请吴总谈谈对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的总体认识。

吴文贵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于90年代中期。近4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改写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纪录。今天,行业年产值已近万亿元,成为支持国家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虽然近年来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造成这种差距的表面原因是国内混凝行业进入门槛低、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高度分散、粗放式发展、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从更深层次讲,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与欧美混凝土行业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可归为四个缺乏:

一是缺乏符合时代进步的发展模式。国内的混凝土行业发展一直是采用简单复制的发展模式,缺乏资源整合、市场细分、产业链协同和资本运作。

二是缺乏颠覆性的生产组织变革。混凝土行业近40年的发展,尚未出现影响整个行业的颠覆性的改革创新、没有形成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特色经验与做法,从而难以实现整个行业跨越式的发展,包括行业中出现的并购,也没有为行业带来巨大的进步。

三是缺乏职业化的管理团队。老板多,职业经理人少,追逐经济效益的人多,追求事业的人少。究其根本,是行业拥有专业资质基础的高学历人才供给不足,并缺乏职业经理的培养和认证机制,加上行业的管理极不规范,未能形成职业经理人成长的理想环境;同时,混凝土行业工作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低,行业自我认同感不强,不仅难以吸引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进入,而且还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因此很难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团队。

四是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企业规模小,资金紧张并大多用来进行价格竞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创新的投入,行业高端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偏少,大多中小企业缺少参与高端项目的机会,低端项目大多没有挑战和压力,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进步缓慢。


记    者在普通人看来,混凝土似乎就是“泥+水”,朴素得很。

吴文贵的确,很多人对混凝土行业了解不多。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三项技术,一是钢结构,二是混凝土,三是施工技术。混凝土是建筑的血肉,关系到一栋建筑的整体生命。混凝土技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混凝土早已不是“泥+水”,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新技术行业。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天兴洲长江大桥、轨道2号线中南路站、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湖北省人民医院放射治疗室、武汉中心、济南奥体中心、成都来福士广场、天津117、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等标志性建筑,使用的都是我们公司的混凝土。因为我们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我做企业的体会与从事的行业密切相关。从1996年开始,我就和混凝土打交道。混凝土不张扬,上面抹上一层涂料,你就看不见它了。但是它又是建筑的中坚力量。我觉得这是一种“混凝土精神”。做企业要发挥“混凝土精神”,低调但是脚踏实地。


记    者混凝土也能“高精尖”吗?

吴文贵当然。其实,混凝土不是“丑小鸭”。比如我们承接的世界第三高楼,华中在建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636,就要求混凝土要一次性泵送至636米。这对泵送技术、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混凝土产品不能太干又不能太稀,并且要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再比如我们还开发出了防辐射混凝土,可以削弱和吸收γ射线,又可以屏蔽中子射线和X射线,并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放射治疗室使用;清水混凝土不做任何外装饰,可直接使用在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还有更多“尖板眼”,比如透光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可以种花草的混凝土。别看混凝土是黑白的,内里其实是一个“彩色”世界。我们拥有50项国家发明专利,有8项科研成果在国际领先。


记    者无废水、无废渣、无粉尘,你们经过改造的绿色厂站能达到怎样的环保标准?

吴文贵简单来说,就是从原来的“三高”变成了“三无”—无废水、无废渣、无粉尘。我们的绿色厂站中,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都会汇集到一个大沉淀池中进行三级沉淀,然后将废水循环再利用;废渣也会用砂石分离机进行处理后循环再利用。此外,厂房内采取全封闭降排、机械排尘处理以及生物吸收的方式,确保带有粉尘的气体不直接排入大气,使站点的粉尘排放比国家标准低50%以上。传统的混凝土搅拌站每年排出的废渣、废水、粉尘合计近万吨,如果都实现零排放,算一算将减少多少环境污染!


记    者做绿色产品会不会使成本增加?

吴文贵恰恰相反。从长远来看,做绿色产品反而更经济。比如,做一个混凝土搅拌站的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花100万元,但是水循环利用后,每年又可以节省20万元,五年后我们可以收回成本,从第六年开始每年赚20万元。做粉尘回收装置也是一样,一般水泥在搅拌环节损耗大约为1%,每吨水泥400元,那么长久来看,这笔账是划得来的。

从事混凝土产业的人都应该明白,混凝土行业不绿色,就没有幸福感;混凝土行业不绿色,就没有尊严。2016年,中建西部建设在绿色发展上已经做到了“搅拌站有绿色标杆,区域有绿色典型,公司有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建西部建设采用全新绿色标准建设的搅拌站已在广西南宁落成。


640 (3).jpg

2013年9月8日中建西部建设挂牌成立


640 (4).jpg

住建部副部长易军(原中建总公司董事长)调研中建西部建设


(原文见《混凝土世界》2017年01期 P40-45)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