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分会动态
徐永模:建筑“向死而生” 建材绿色再生
时间:2019-05-29    来源:CCPA行业信息部    分享:
中国混凝土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徐永模在5月25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上首次提出:“建筑‘向死而生’ 建材绿色再生”这一观点。

  中国混凝土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徐永模在5月25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上首次提出:“建筑‘向死而生’ 建材绿色再生”这一观点。

  徐永模指出,建材绿色再生,这要求建筑“向死而生”。众所周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导向。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列为国家重点工作,以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建筑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有官方统计数据,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40-50%,但是,建筑对矿物材料的消耗占全社会对矿物材料的消耗是多少?更大!不要只看到终端材料制品,还有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例如钢铁制造对石灰的消耗。现在每年产销水泥22亿吨左右,混凝土生产量约为66亿立方米。相当于144亿吨矿物材料。不仅是材料的消耗,这些材料的生产能耗与排放也是巨大的。

  在中国,这种大规模的消耗还将继续。201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离发达国家还相差15%左右。城市化进程将不断拓展、深化、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发展、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在一个时期内对水泥混凝土的需求将居高不下。

  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不是利废、而是排废减量。实际上,建筑拆除的废弃物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大宗固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年政府主管部门在全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和百个利废基地建设。但是,单纯鼓励“利废”的政策显然已经落后。如同环境保护要从“源头”抓起一样,设计建筑要向“无废”发展。无废建筑不是不允许拆除建筑,而是指建筑设计和建造要保证建筑物拆除时能“绿色再生”,即标准化构件能够拆卸和重复利用,非标准件和实在不能重复利用的构件能够高品质回收利用。

  显然,这种建筑 “向死而生”就是要求建筑设计要全面践行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在设计、选材、建造、运维直至拆除环节,尽可能不产生固废。但是,目前提出的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绿色运维的理念没有包括绿色再生。

  现行设计的建筑物拆除时,混凝土构件不能完好拆卸、不可重复利用,粘土砖、砂浆、砌块、瓷砖、石材等于混凝土混杂,再生骨料质量低下,一般只能用作路基材料、或低强度混凝土制品等低附加值产品。

  建筑材料的“绿色再生”,就是以最小的能耗,最低的环境影响、最方便快捷的拆卸,最有价值的重复利用,最高价值的资源化再生。在第一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明确提出“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和“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等要求,很遗憾,该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实际上,可重复使用的构件很多,包括屋面板、外挂墙板,内隔墙板,预制地板和楼梯等构件。

  技术方面,可重复利用不是问题,是要解决可装卸节点设计和提高材料性能;经济方面,必须将建筑投资成本按全生命周期核算,不仅包括运维成本,还要包括拆除后再生的成本。法规方面,要制定混凝土部品构件的设计标准规范,例如“混凝土建筑构件绿色再生技术规程”。

  为此,我们必须要开展政策创新、法规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为建筑材料部品的“绿色再生”提供动力和支撑,严格限制废弃物排放并惩罚性收费,加大排废成本。同时,通过绿色建筑理念的引领,经济政策的吸引、技术进步的保障、法规标准的倒逼,实现建筑绿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徐洁)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