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导语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
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
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
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
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
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施方案》提出的基本原则是:
1. 坚持创新引领: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2. 坚持应用带动:面向新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模式。3. 坚持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各类型标准研制,持续完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4. 坚持工程推进:科学确立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中长期目标。5. 坚持开放合作:持续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实施方案》中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兴数字领域、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与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产业相紧密关联的有绿色环保、绿色制造、工业节能、工业环保、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对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要求是要研制绿色低碳评价、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等管理与评价标准。对绿色制造方面的要求是要制修订各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园区评价通则等绿色园区标准,供应链长、带动性强的行业绿色供应链标准,以及重点产品绿色设计相关标准,持续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对工业节能方面的要求是研制新型基础设施节能标准及研制分布式能源、工业绿色微电网、可再生能源、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节能方法与技术应用标准。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是研制尾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化工废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实施方案》在拓展高水平国际标准化发展新空间方面,特别强调五点:1. 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积极营造内外资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环境,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标准制定。围绕政策、规则和标准联通需求,持续推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文版研制,助力我国技术、产品、工程和服务“走出去”。2. 加快国际标准转化。组织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系统开展新产业重点领域国内外标准对比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研究提炼亟待转化的国际标准项目清单。持续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3.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技术方案,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提高国内外标准信息共享和服务水平。4. 推动构建良好的国际标准化合作环境。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标准化理念,维护国际标准组织的工作体系。发挥国际论坛“软倡议”作用,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扩大国际标准化工作“朋友圈”。《实施方案》提出的保障措施中,强调有关行业协会、地方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市场监管、能源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实施。一图读懂 |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