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十大“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论断。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混凝土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全行业广泛的共识。
质量强国,混凝土产业使命光荣。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五个重要维度。(1)绿色、低碳、环保是方向。高耐久、高性能、可循环、可再生是高质量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重要特征。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把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同时,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等资源化综合利用亦是混凝土产业的绿色低碳使命。(2)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就要力争做到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3)打造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混凝土品牌。加快品牌建设是质量强国的应有之义。品牌的核心与灵魂是信用。由 牵头,业内龙头企业携手担纲共建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扬帆启航。(4)智能化、数字化是混凝土产业重塑业态的关键。在数字化经济发展浪潮下,混凝土行业聚焦行业物流信息不对称、产业协同性差、金融支持乏力、制造模式落后等共性问题进行攻关。以制造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模式,以应用创新生态构建为主要目的新业态智能混凝土搅拌站正在崛起。(5)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标准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结合行业特点,确立了以管理体系为基础、技术体系为支撑、工作体系为保障的行业标准化体系基础架构。在绿色低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等行业共性比较突出的、政府关注并管理性比较强的领域,牵头制订政府主导标准;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应用领域,优先制订先进的、快速响应的团体标准,引领和规范行业创新发展。
低碳混凝土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低碳混凝土”的概念首次进入国家高端政策中,使推动混凝土低碳发展有了强劲的政策东风。时隔两年, “低碳混凝土”再次醒目出现在政府部门的重磅文件中。2023年8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中国民航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开宗明义,目的就是为加快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入围《实施方案》的技术共分为源头减碳类、过程降碳类、末端固碳类三大类。其中强调要发挥“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先进生物基建材等低碳零碳新型建材研发生产与示范应用”等。“低碳混凝土”再一次醒目出现在重磅文件中,引发了混凝土全行业的深度思考与积极实践。
混凝土是中国基建的强壮“筋骨”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体量占建筑工程中“三大材”的90%以上。当前,中国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用结构材料仍主要是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国每年的混凝土消耗量达100多亿吨,人均消耗超7吨。
2023年12月中旬,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评选的“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北京发布。 本年度入围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中,中国空间站、白鹤滩水电站、鸿蒙操作系统3项都是“中国制造”。这个评选结果展现了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卓越实力。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大型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双曲”的意思是在横向和竖向都是曲线,顶部弧线长度709米,最大坝高达到了289米,相当于100层楼高。白鹤滩大坝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其总量达800多万立方米,是三座胡夫金字塔体量。在这项世界级工程中,混凝土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其一,全球首次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其二,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大坝长期承受1650万吨世界第二大水推力,相当于1.5万个“长征五号”火箭的推力,但是白鹤滩混凝土结构抗裂安全系数超过2.0。
混凝土绿色转型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是中国建材行业规模与体量最大的产业,是中国建材行业首个年产值破两万亿的产业。近年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坚持绿色转型的方向,2023年,全行业绿色发展有了良好的收获: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是国内绿色建材企业获评比重最大的行业。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自2021年5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也已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国推认证制度之一。从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获悉: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共颁发有效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6019张,较2023年6月末增长19%,获证企业3212家,较2023年6月末增长19%。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领域分布权威大数据显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覆盖的范围共计六个大类51个小类,截至2023年9月,有37个小类发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超过100张的有16个小类,分别为预拌混凝土1672张、预制构件508张、预拌砂浆437张、墙面涂料416张、砌体材料387张、塑料管材管件325张、防水卷材298张、保温系统材料218张、窗幕墙用型材191张等。我们可以看到,其中预拌混凝土和水泥预制构件约2180张证书,占全国绿色建材认证的近40%。可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是我国绿色建材产业的主力之一。
混凝土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2023年,我们已经看到一批混凝土搅拌站集成了智慧物流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无人值守地磅系统、骨料自动取样系统、细骨料智能检测系统、粉料入仓集成系统、混凝土抗压强度智能检测系统等诸多混凝土行业的智能化产品,实现了原材料入场无人值守称重取样、生产指令智能调度、智慧物流配送及混凝土出场留样、试压等多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同时通过数字工厂三维大屏,可以清晰看到厂区三维场景展示、材料数据、生产实况及相关质量检测数据等。通过可视化、数字化技术,实现混凝土设备实时数据、生产运营管理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的数字化集成,智慧运营中心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全面掌握混凝土工厂的运行情况。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蓝图的经纬线。在波澜壮阔的数字化进程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数字化也在与时代同行。数字化正在赋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生产模式、决策模式发生着深刻变革。同时促进行业生产制造实现标准化、数控化、智能化、无人化;服务型制造走向高效率、定制化、柔性化、贴身化。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更加完备,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是保障。
UHPC异军突起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是过去三十年最具创新性的高科技水泥基建筑材料,实现了工程材料性能的大跨越。
2011年,中国广东肇庆马坊公路大桥首次采用钢-UHPC(又名STC,超韧混凝土)复合桥面板进行修复,并证实是防止钢桥面板及桥面铺装层过早损坏的优良解决方案;之后在中国新桥建设和旧桥修复中的应用快速增长。
2023年,在更多国家重点基建中都出现了UHPC的身影,应用量超10万立方米。
目前,UHPC的研究和应用仍在不断推进中。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UHPC将实现更高的强度、更好的施工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UHPC必将成为建筑材料的未来之选,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
“吃”粉“吞”渣承接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资源化
“双碳”目标下,再生利用是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要求。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等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混凝土产业的绿色低碳使命。众所周知,混凝土产业具有宝贵的利废属性,是我国“吃”废“吞”渣的扛鼎产业,即混凝土是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最大承接产业之一,在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将近20亿吨的水泥和100多亿吨的砂石(天然砂、机制砂)以及近10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转化成安全、质优、耐久的各种水泥制品与预拌混凝土,输送至基建市场终端。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循环经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推广阶段、深化阶段。从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至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的循环经济就已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几年来,中国混凝土行业积极促进循环经济,有力地支撑了混凝土产业的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如利用粉煤灰生产混凝土掺合料和砌块混凝土等,与利用天然矿产资源相比,减少了天然矿石的开采、破碎、锻烧等环节,每综合利用一吨粉煤灰,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50公斤。多年的实践表明,混凝土是中国消纳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的最重要产业之一。据业内资深专家介绍,当前,混凝土中用量最多的强度等级为C30~C40。以每立方米混凝土大约掺入100千克~150千克的粉煤灰、矿渣粉等辅助胶凝材料估算,仅以粉体材料形式消纳的固废大约为3亿吨~4亿吨。正是以固废的粉体材料和外加剂技术为支撑,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整体呈逐步降低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前后,国内C30等级的预拌混凝土平均水泥用量大概在每立方米290千克。2023年,这个数据降到约每立方米240千克,有的地方甚至接近每立方米200千克。
建设为全行业服务的三大平台
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为已任的 持续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平台。
③C10高峰论坛。这是由国内混凝土产业的头部企业领导共同搭建的交流平台。2023年的峰会在“三一重工”举行。2023年我国混凝土行业已站在了开新局的新起跑线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对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及高质量、高性能、功能性、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深刻认知混凝土产业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质量强国”历史进程中的产业价值,对重塑混凝土行业的形象和再次明确混凝土产业的新使命至关重要。由 发起的中国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领导人会议(C10+峰会)已举办至第六届,“C10+峰会”肩负着推动全行业进步的使命,聚焦行业共性、趋势性、方向性问题,为行业创新发展凝聚共识与智慧,提供权威信息与智力支持。
求真务实问计企业 深入调研了解实情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2023年, 领导坚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情,下情上达,为企业纾困解难献计献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协会执行会长吴文贵等领导前后深入福田雷萨、三一重工、青岛环球、山东大学、凡贝环境、河北工业大学、重庆恒昇大业、重庆富普、四川友翔、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博物馆、山西特色专业镇、广东红墙、佛山汇江混凝土、华润水泥技术公司、广东三和、北京榆构、北京金隅、湖北昌耀、四川华西绿舍、山推建友机械、山东电力管道公司、安徽中铁工程材料公司、西卡(中国)公司、石家庄长安育才建材公司、云建绿砼、青岛科尼乐机械公司、青岛环球、天津水泥院、武汉中建、南方路机、浪淘沙、北京建工新材、中建西部在成都企业等34家企业调研座谈,倾听基层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应收账款继续走高
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应收账款超一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混凝土企业期末应收账款金额达10222亿元。另据统计数据,2021年年末,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业的应收账款是9119亿元,几乎占到当年营收的一半,创下新高。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头部企业和数家上市公司受巨额应收账款之苦久矣。行业的江湖说法是“平均一个搅拌站一个亿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连年剧增居高不下,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痛点和堵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应收账款之巨大与沉重已在行业内形成不容忽视的舆情。
2023年,混凝土行业针对应收账款困局,大部分企业应对思路首先是逐步降低增量。不少搅拌站开始信奉现金为王,宁愿主动降低利润,接现金单,也不愿接利润高的赊销业务。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思考与实践引人注目。他们以创新型管理思维直面行业应收账款问题。华润通过完善内部激励制度,把订单按收款时间分类,给销售团队不同的提成,鼓励销售团队主动多接现金单;同时吸引客户接受现金单,拉开赊销单与现金单的差价;引入垫资商,让垫资商通过垫资取得合理回报;全面推行13%的增值税;加大赊销单的管控力度等多种措施,用半年时间将现销比例提升到了60%,新接订单90%是现金单,企业接单能力、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复。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8组关键词,见证更加开放的中国2023-12-27
- 更智能 更绿色 更高效——看建筑业2023年转型发展2024-01-10
- 从五组关键词,读懂习近平总书主记湖南之行2024-03-22
- 混凝土绿色发展的十大关键词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