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份财政收入排名变化,背后有哪些原因
各省份近期相继披露2023年最新财政数据。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四川、河南、河北、安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位居全国前十。
近日,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1978-2023年中国各省份财政收入排名变迁》一文,阐述了31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近几十年变迁以及原因。从1952年以来的数据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中,前十排名变化较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地方财政收入取决于各地的经济规模和财政体制。同时,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从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到分税制的变化。这一系列体制的变革,也直接影响了各地的财政收入规模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和浙江财政收入排名总体持续上升。1991年之后,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居榜首,至今(2023年为1.39万亿元)已是连续33年占据榜首,而且与第二名江苏相差近4000亿元,未来一段时间里广东将继续稳居榜首。
罗志恒认为,广东财政收入稳居榜首,直接源于广东GDP长达35年排全国第一。广东凭借机械、纺织、制药、服务等优势产业发展,以及全国第一的人口、丰富资源、技术优势、“粤港澳”国家战略优势等实现了连续35年GDP稳居全国第一。
尽管财政收入榜前十名有较大变化,但2001年至今前6名均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和北京。东部6省份经济发达,财政实力雄厚,是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主要省份。江苏和浙江近些年稳居第二、三名。
罗志恒表示,江苏凭借与广东相似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以及其独有的“苏南模式”,经济发展较好。浙江的民营经济活跃,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明显。上海GDP位居第十,但其发达的房地产、批发零售、金融、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繁荣的外贸外资创造涉外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率高,使其财政收入保持前五。
北京的情况也与上海类似,尽管去年GDP在全国排名13,但北京总部经济发达,金融、房地产、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七大行业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近八成,这也使得财政收入排名稳居第六。
罗志恒表示,改革开放以前,东北经济发展曾一度领先全国,辽宁、黑龙江财政收入排名靠前。但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缓慢,传统经济结构老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思维导致营商环境改善程度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国企占比高、人口老龄化突出,市场活力不足,重工业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导致财政收入相较沿海地区而言增速缓慢。
近两年,西部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整体快于东部和中部。罗志恒表示,这种格局的变化主要缘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能源革命与绿色发展加速推进,西部资源密集型省份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相对较快;而东部和中部省份遭遇外需下行、房地产低迷等多重压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增速相对偏慢。
不过,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影响,资源税等收入减少,资源型省份陕西、山西2023年的收入排名分别较上一年下降2位、1位。随着疫后经济稳步复苏,湖北收入排名上升3位至第11位。
2023年31个省份均实现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除了跟经济恢复带动有关,也跟前期低基数有关。根据近期各省份公开的2024年预算报告,基本所有省份预计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实现增长。这也折射出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
但考虑到经济增长依然承压,房地产等主要税源行业仍在筑底,结构性减税降费减收及前期高基数等因素,与去年实际收入增速相比,绝大多数省份下调了2024年收入增速预期。
粤开证券研究院根据31省份公开的2024年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进行加权计算,各省份今年GDP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各省份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4.4%。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