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致敬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她”力量
时间:2024-03-08    来源:     分享:
这七位科技工作者是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的佼佼者,她们的故事充满了力量和鼓舞,她们的付出和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为所有女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致敬行业  “她” 力量
Her Power for Women's Day 




春风渐暖,芳菲三月。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约而至。在这美好的日子里, 向工作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的千千万万的铿锵玫瑰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中国的建设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最终将实现强起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第一大产业,为我国基础设施及各类建筑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建设者的大军中,不乏巾帼们的身影,她们在新时代提供的广阔舞台上竞展芳华,将女性的“细腻、温柔、耐心”与“严谨、坚韧、创新”相融合,用她们的力量书写着我国建设工程史的新篇章。
在人们的心目中,混凝土行业的工作就是与水泥、砂子、石子、钢筋打交道,是男人的“王国”。当一个个貌似柔弱,内心却非常坚强的“女汉子”出现在这个“王国”,并撑起了半边天时,无不让人钦佩。今天,我们选出七位女性专家代表,她们的年龄跨度很大,从“五0”后到“九0”后,一直活跃在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她们在行业内展现出了非凡才华,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廉慧珍:中国混凝土思想领域的常青树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

张吟秋:深耕行业的拉纤者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大贡献奖获得者

张宝兰:港珠澳大桥20位功臣建设者代表之一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

张亚梅: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先行者

王桂玲: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胡芝娟:节能环保的贡献者

蔡亚宁:为建材、施工和设计各方搭建专业沟通桥梁的建设者



廉慧珍:中国混凝土思想领域的常青树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


廉慧珍,是名副其实的“九0”后。1958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1994年退休。退休后仍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从根本上对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工程,以及混凝土结构进行思考与探索。

廉慧珍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终身贡献奖”的获得者,一位至今仍活跃在混凝土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学家。退休后的她把课堂从清华大学搬到了社会、搬到了企业、搬到了工地。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从未停止过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传播。她和吴中伟先生合著的《高性能混凝土》一书是中国混凝土研究著作中的经典。她像一根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将自己50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服务所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她德高望重而不居高临下,轻名利而重真理,不仅敢于批评不正确的学术观点和行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总结自己一生科研的著作《求索与感悟》中,通过剖析自己的认知的局限甚至错误,为读者答疑解惑;她的直率、真诚,她的睿智和激情,在她的讲课、她的著作、她的工作中闪烁着光芒,将照亮无数热爱混凝土事业的后人探索前行的道路。


张吟秋:深耕行业的拉纤者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大贡献奖获得者


张吟秋,是位“七0”后。退休前任武汉双强管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后任 副秘书长、湖北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秘书长,她还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国家注册高级审查员。从事水泥混凝土制品行业和企业科技研发及标准化管理工作已50余年,是我国水泥制品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专家。

张吟秋是目前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领域最年长的协会工作者,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她在2023年的行业大会上获得“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大贡献奖”的荣誉称号。从不惑到古稀,从混凝土电杆到水泥混凝土管涵,从最开始时分会会员不足100家企业到现在分会拥有300多家会员,企业紧密联系的企业达近600家;从全行业年产值不足1亿元到如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水泥混凝土管涵生产、消费国,从传统工艺生产排水管到拥有世界上领先的管涵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在产业巨大的历史跨越发展进程中,张吟秋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在协会的领导岗位上,依靠团队、依靠专家、依靠骨干企业,成为我国水泥混凝土管涵产业40年来长足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推动者和奉献者。张吟秋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五十余年埋头拉纤、深耕行业,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协会领域不可多得的宝藏级行业专家。


张宝兰:港珠澳大桥20位功臣建设者代表之一及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


张宝兰,中共党员,1987年至2021年,她在中交四航研究院(原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科研、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担任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预制厂试验室主任,曾任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南沙检测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年来,她参编2项规范,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张宝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港珠澳大桥20位功臣建设者代表之一,时任岛隧工程沉管预制厂试验室主任。就是她,展示了混凝土科技工作者在这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工程中的重要贡献。港珠澳大桥的关键部位是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但决定沉管质量的混凝土配合比却是一个前人没有回答过的世界级难题。在荒芜的小岛上,张宝兰和她的团队奋战2000多个日日夜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研究,试配和测试的混凝土量高达1700多立方米,用坏了5台混凝土搅拌机,直到圆满完成33节沉管和最终接头的混凝土研究、生产和浇筑任务,创造了百万方大体积混凝土无裂缝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工程奇迹,被领导称赞为当之无愧的建设功臣。

7年奋战在伶仃洋荒芜的小岛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只有在港珠澳大桥惊艳天下的时刻,我们才看到张宝兰大写的人生。她在最普通的试验室主任岗位上成就了中国混凝土行业的一段传奇,是我们混凝土科技工作者引以为自豪的“铿锵玫瑰”,也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的获得者。


张亚梅: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先行者


张亚梅是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兼职教授,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院长,南京“科技顶尖专家聚集计划”入选人才。

张亚梅教授领衔的3D打印低碳混凝土团队2023年1月6日亮相央视9套纪录片《大地之上》,在关于固废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她讲述了如何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应用于3D打印混凝土中用于城市建设。张亚梅教授团队主要从事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3D打印混凝土相关的研究,目前已与合作伙伴共同将3D打印混凝土技术应用于南京江北市民广场接待中心、六合原位打印2层建筑、装配式3D建筑打印智能公交站台、以及浙江东阳美丽乡村建设等数十个项目中。她同时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副理事长、3D打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再生混凝土分会副主任委员, 预制混凝土构件分会专家委员和3D打印分会专家委员。她也是RILEM中国区召集人、国际建材领导企业Holcim集团官方学术合作伙伴以及国际3D打印联盟3DConcrete成员,担任领域内顶级国际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副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D打印低碳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性能调控”等科研项目50余项。


王桂玲: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5年,王桂玲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建材与混凝土制品专业毕业,选择来到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王桂玲从培训中心教师做起,先后担任实验中心实验员与副主任、商品混凝土公司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部部长、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八局)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等,始终奋战在混凝土技术生产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现任中建八局顾问总工程师。

外向、开朗、招牌式的笑声是王桂玲的性格标签,果断、精准、动手能力强则是王桂玲的工作标签。这位人称“混凝土医生”的混凝土技术的“铿锵玫瑰”,在2015年 行业大会上,被授予“2015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之前,王桂玲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还有“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建总公司“十佳工程师”、中建八局“十佳工程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一巾帼奖”标兵(集体)等等;同时她还身兼四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着多项省部级、国家级课题。这些荣誉和重任足以证明她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不凡业绩。


胡芝娟:节能环保的贡献者


胡芝娟是工学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大学教授。曾任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材国际研究总院院长、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胡芝娟曾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誉称号。2012年,她还光荣地获得“中国经济女性年度绿色人物”称号。胡芝娟长期从事工业窑炉节能及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废弃物协同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工作。在“十五”~十三五”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出窑炉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大气治理等多项新技术、新装备,并在国内外工程中大量应用,取得优良的运行效果。她主编和参编了10余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目,国家工程设计、咨询奖20余项。申请和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蔡亚宁:为建材、施工和设计各方搭建专业沟通桥梁的建设者


蔡亚宁,现任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部副总工,兼任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和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十余个社会组织专家委员或专家库成员。曾任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构件厂和北京城建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冰丝带”看台工程负责人。

蔡亚宁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城建集团先后从事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和混凝土构件生产与应用研究以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关的技术研究与施工管理,在工作中努力为建材、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各方搭建专业沟通的桥梁,负责完成或参与了“北京地铁五号线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国家体育场混凝土结构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速滑馆主体结构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北京市或国家重点工程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技术革新二等奖1项和局级科技成果9项;授权专利3项;完成了《体育场馆非预应力看台板施工工法》08-61-142等市级工法3项;主编了北京市地方标准以及中国建筑材料协会与 共同发布的标准4项,参编并执笔了25部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的有关章节;审查了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与产品标准89部,参与了国家和北京市建材科技百余项项目的立项评审、成果鉴定或验收,参与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评审、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与钢筋套筒低温灌浆专项施工方案等二百余项;合作出版《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隧道盾构混凝土管片与模具》等论著6部、发表论文40篇。蔡亚宁先后被北京城建集团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奥运工程建设“优秀共产党员”、奥运工程建设“三等功臣”和“有突出贡献的总工程师”等多项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的“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女性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她们以自己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在家庭、职场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七位科技工作者是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的佼佼者,她们的故事充满了力量和鼓舞,她们的付出和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为所有女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让我们一起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她”!





策划:黄凌、陈玉、徐洁

作者:袁岚、张红

编辑:陈丽媛

审核:高智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