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层的“中国速度”How Fast Can We Build A Skyscraper?
欢迎加入中国建筑和CGTN的全球《智慧建造》之旅,这是一个全新的科技纪录片,我们将通过国内外9个重点工程,与建筑背后的创新者一起,探索工程背后的非凡挑战和巧妙策略。
本期跟随蓝宝走进《智慧建造》第七集《三天一层的“中国速度” 》(How Fast Can We Build A Skyscraper? ),探访吉隆坡106交易塔项目,解锁如何用“空中造楼机”刷新“三天一层”的世界超高层建造速度。
吉隆坡因什么而闻名?美丽的寺庙,热闹的市场,还有这些巨型的摩天大楼。与世界其他城市一样,吉隆坡将这些工程奇迹作为其经济飞速发展的象征。距离著名的双子塔2.5公里处,新的地标建筑伴随着吉隆坡的新目标而崛起。
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和完全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建立该国第一个能与伦敦、香港和新加坡相媲美的国际金融中心。
记者跟随中建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吉隆坡106交易塔项目安全员Syazwan来到Tun Razak Exchange(TRX)社区,这里计划成为各大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将作为市中心全新打造的金融新区。“106交易塔就是为该地区打造的最重要的地标建筑之一,高度达到了1,600英尺,相当于452米。”Syazwan向记者介绍。
坚实的地基是建造的关键。工程师们需要将地基桩打入地下,并用大量的混凝土封住以支撑塔身。在地面上,将用一种创新的机械化模具浇铸核心筒,从而使这座巨型建筑在破纪录的三年内完工。与双子塔的塔尖不同的是106交易塔的顶部是一个高54米的皇冠,在城市天际线中极具辨识度。
“楼越高它的荷载就越大,所以桩要打得很深。”中建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傅先珺告诉记者,“19500立方米的混凝土地基是一次打完的,我们用了72个小时,在马来西亚也是浇筑量最大的一次,到现在仍没有打破这个纪录。”
工程师们准备浇筑摩天大楼的巨型垂直核心筒,随着楼层的逐步增加,他们将受到顶部作业空间不足的限制,团队需要创新方案来完成这场登顶比赛。
在传统作业浇注核心筒时,工人们需要搭建一个模板,往里浇注混凝土,然后拆除模板,再搭建新的脚手架和模板,对于这么高的建筑来说,以这种方式建造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师们在核心筒上安装钢轨,使大型的可移动平台能够搬运和在模具上攀爬。工人们在浇筑混凝土时锁定模板,并在凝固后将其拆卸,液压系统可以提升平台并重复向上爬升。
“第一天是钢筋绑扎,第二天是模板合模,第三天就浇筑混凝土了,我们用三天的时间做完一个循环。”傅先珺说道。
为了再次还原顶升的过程,记者来到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大厦项目建设现场,这里正在用同样的系统建造另一座摩天大楼。
“爬的话是利用导轨,我们最先的准备工作就是提升导轨。”傅先珺告诉记者。在目标位置安装锚具,然后通过液压系统拉起攀爬轨道,直到提升到目标位置锁定。
爬升开始了,整个平台在仅有的几寸空隙间悄然上升。“这就像登山者在岩石缝隙中放置保护装置,然后将绳索夹在其中一样。”傅先珺补充道。
塔吊对于任何高层建筑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建筑的命脉,可以将材料运送到最高处。在繁忙塔吊的助力下,摩天大楼才得以拔地而起。但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以足够快的速度提升塔吊。
傅先珺介绍,“在核心筒的外侧附着塔吊是单独爬升的,它不是跟着顶升平台一起。”这意味着,如果塔吊一直固定在原地,它们将会阻碍核心筒继续上升建造。
为保障施工有序推进,工程师们会利用建筑信息建模系统(BIM)对塔吊爬升过程进行模拟。为了让这些起重机“跳”起来,工程师们在核心筒的较高处安装一个新的支架,用两个巨大钳子将塔吊与其固定,通过液压机将其向上提升。
凭借这些创新技术,吉隆坡的新地标建筑以惊人的速度直冲云霄。“106交易塔采用了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式,这与TRX新区开发的总体愿景是一致的。”Syazwan说。
如今,106交易塔已经成为吉隆坡的重要商业枢纽,为马来西亚吉隆坡成为东南亚地区金融核心带来更多新机遇。
中国建筑与CGTN联合制作
系列纪录片
《智慧建造》
(Architecture Intelligence)
聚焦“科技、创新、可持续”
以全新的国际传播视角
讲述“中国建造”为全球生产生活
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责编:张 琦,英昌顺
核校:崔 融
审核:汪时锋,王 淇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八局
媒体来源:CGTN
更多精彩阅读↘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一个交通枢纽,160个出入口,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2024-08-21
- 深圳最大城中村焕新,智慧赋能“旧改航母2024-11-07
- 这些高铁快开通了,为中国铁路点赞!2023-08-30
- 国家工业密码|从0到No.1,中国盾构机打了场“翻身仗”2024-09-26
- 建筑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多家央企“智能建造”走在前列2023-07-18
- 新一代“空中造楼机”4天盖好一层楼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