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绿色发展的十大关键词
时间:2024-08-14 来源:CCPA张红 分享:
混凝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醒目的底色就是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混凝土,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醒目的底色就是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混凝土,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简称《意见》),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为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发展进一步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认真学习《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可以清晰地看到《意见》释放出的重要信号。
1.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
《意见》首次系统性地将绿色转型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绿色转型不再只是环境保护的要求,而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预示着未来绿色转型将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从而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和升级提供新的动能。
2.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推进
《意见》明确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一信号显示出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决心,意味着未来将在政策、技术和产业等多个层面展开广泛行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也为企业制定具体的绿色转型行动计划提供了方向和框架。
3.科技创新是绿色转型的核心动力
《意见》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科技创新被视为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
4. 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保障
为确保绿色转型的顺利推进,《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工具等。特别是对绿色项目的资金支持,将通过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实施年限、推动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的发展来实现。这些政策信号显示出政府在绿色转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5. 全球绿色合作与影响力提升
《意见》清晰指出,中国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落实。这一信号表明,中国不仅在国内推动绿色转型,还希望通过积极的国际合作,提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意见》中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绿色发展紧密相关的有十个关键词。
——坚持全面转型。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
——坚持协同转型。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安全转型。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风险挑战。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是《意见》强调的重要举措。
混凝土产业要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
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意见》重点提出要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重复性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
《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积极鼓励企业向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
主要目标是:
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意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意见》强调,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
《意见》描绘了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愿景: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这些绿色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低碳混凝土的助力。
《意见》一如既往地推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
要求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
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发展清洁低碳供暖等。
优质混凝土是低碳建筑的绿色“筋骨”。
《意见》强调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这个宏伟的目标更是为绿色低碳混凝土显现出巨大的绿色市场空间。
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推广绿色建材、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能效将成为建筑业的重要方向。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以及新兴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推广的核心区域。
《意见》重点突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出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
工业领域要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
提升资源化利用率。
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混凝土是中国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循环再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将会继续在消纳大宗工业固废领域不辱使命。
《意见》郑重部署了要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关键技术研发。
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亦是重点。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碳清除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和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