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轻骨料混凝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动态
第六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时间:2024-06-05    来源:     分享:
2024年5月31日,由 主办的第六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主题是“节能低碳、轻质高韧、结构应用”。

2024年5月31日,由 主办的第六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主题是“节能低碳、轻质高韧、结构应用”。我国轻骨料产业及轻骨料混凝土行业同仁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性能轻骨料产业绿色发展和建筑与土木工程结构的轻量化创新发展。

第六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荣誉会长徐永模, 轻骨料混凝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丁庆军教授,多位特邀报告专家与工程应用单位嘉宾,和来自轻骨料与轻骨料混凝土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企业家等1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
论坛由协会副秘书长谷冰莹和协会轻骨料混凝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云鹏主持。
副秘书长谷冰莹

轻骨料混凝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云鹏

荣誉会长徐永模在论坛上发表了致辞。他指出,轻骨料创新方向多元,工艺技术逐步迭代发展,在原材料创新、工艺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徐会长特别强调了烧结轻骨料的工艺技术创新,称窑外干燥+窑内快烧技术在工程验证中不断进步,为轻骨料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他鼓励与会代表们积极参与轻骨料领域的创新,共谱轻骨料发展新篇章。

荣誉会长徐永模致辞

七位资深专家在技术报告与交流中报告了我国环保利废轻骨料生产技术与轻骨料混凝土的创新成果、应用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随后开展了专家讨论交流环节。

JOE Green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永丰作了题为《环保再生骨料与轻质混凝土用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新加坡的“绿色建筑”(包括办公楼、大学建筑、公共交通建筑和其他设施)采用了循环原则,使用回收材料和绿色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报告指出,发展可持续材料的关键在于选择能够减轻环境负担的材料,并采用轻质骨料替代天然骨料,解决固废处理问题以及降低碳排放,从而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他呼吁建筑开发商、设计师、建造商和供应商共同努力,开发环保产品、方法及机制,以共同打造零污染的绿色建筑。

JOE Green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永丰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彭学平作了题为《节能低碳新技术在轻骨料行业的应用探讨》的报告。报告围绕固废制备轻骨料节能技术和轻骨料产业化介绍了油泥无害化处置技术以及固废制备轻骨料的绿色智能生产技术,并介绍了青州中联全氧燃烧耦合低能耗碳捕集示范项目,对利用大宗固废制备轻骨料与绿色建材、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以碳中和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彭学平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庆军作了题为《轻质高韧性耐久混凝土的工程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生产现状,以及在民用建筑、道路及桥梁应用技术,并进一步介绍了高强高韧性轻骨料混凝土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解决了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用于桥面铺装层,易发生沥青混凝土推移破坏的难题,服役效果良好。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庆军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再富作了题为《LC40与LC30陶粒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LC40与LC30陶粒混凝土的配制、生产施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重庆市解放碑金鹰财富中心工程,并进一步介绍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陶粒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技术标准》,示范效应突出。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再富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彭晓彬作了题为《大跨径钢-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组合梁桥应用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轻质低收缩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发及在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中应用以及总体施工技术,并形成了双柳长江大桥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桥面板施工技术指南(试行)。报告指出,采用钢-LUHPC组合梁可实现组合梁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向更大跨度突破,同时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易损问题,减轻结构自重,有效降低工程规模。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彭晓彬

山东恒远利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连涛作了题为《固废协同制备高强匀质性陶粒轻骨料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报告。报告针对轻骨料匀质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展开详细介绍,强调了轻骨料匀质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介绍了瀑落式回转窑项目制备匀质高性能轻骨料等相关案例以及在邳苍分洪道特大桥等的工程应用。

山东恒远利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连涛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刘艳军作了题为《〈结构混凝土用轻骨料〉团体标准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结构混凝土用轻骨料》团体标准编制原则、目标、主要内容与编制说明,反映国内外轻骨料产品较高的技术水平,为轻骨料混凝土生产、施工和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保障。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刘艳军

在七位专家报告结束后,在CCPA轻骨料混凝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庆军的主持下,特别邀请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性能土木工程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孙向东,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设计院副院长/高性能土木工程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东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桥梁院副总工程师曾敏,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杨林,中铁大桥局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刘开志,中路杜拉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田月强等专家参与讨论交流环节。

交流……

讨论交流环节

各位专家和工程应用单位嘉宾就轻骨料混凝土在市场需求和应用方面的问题以及绿色发展的建议发表了看法。他们表示,首先需要引导轻骨料混凝土材料的需求,并发挥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轻骨料混凝土高性能和高耐久性研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材料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此外,还要推动轻骨料和轻骨料混凝土在设计、装备、产业化、施工和后期评价方面的协同配合,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最后,CCPA轻骨料混凝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丁庆军对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感谢,并对此次对话交流做出总结。他希望轻骨料混凝土能朝着更轻质、高韧和耐久的发展方向,拓展其在结构加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促进轻骨料和轻骨料混凝土行业的上下游链条对接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专家就轻骨料混凝土案例、现状与未来展望发表看法

本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创新发展论坛”所交流的技术报告与工程实际探讨,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轻骨料行业在固废利用、低碳绿色建材等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原料利废、工艺创新、装备开发、低碳节能制造、建筑与土木工程应用场景以及标准编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为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