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完成下水测试
时间:2024-12-19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
12月12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近日完成下水测试。该机器人具有“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能力,敷埋作业速度可达1000米/小时,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

5.jpg

图为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受访单位供图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 通讯员沈甸)12月12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近日完成下水测试。

  该机器人具有“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能力,敷埋作业速度可达1000米/小时,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

  近年来,我国海上新能源发电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海底电缆敷埋施工面临全新挑战。传统作业方式和场景难以满足新需求。而国外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无法适应稀软土质,存在易沉陷、行进难等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海底作业需求,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研究迫在眉睫。

  “在海里,每深一米都是新的尝试和考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主管汪政介绍,为应对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海缆感知能力差、持续作业时间短等问题,公司携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多学科交叉攻关团队。团队创新性提出“声—光—磁—电”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海缆探测定位方法,破解多传感器组合的抗干扰导航技术难题,解决了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在低能见度水下环境海缆搜寻定位难和近底水下导航失效等问题。

  “看得清”之后,更要“行得稳”。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所长范亚洲介绍,针对海底复杂环境,团队设计了履带和雪橇两种行进方式,有效解决了机器人在稀软土海床行进难的问题,全面适用于我国近海的稀软土海底。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