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协会动态
挺进浦江 精耕华东——专访中建西部建设集团第八(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应文
时间:2025-02-10    来源:CCPA张红    分享:
上海乃至华东是我国混凝土产业重要的市场板块,这里拥有一批混凝土精英品牌。中建西部建设虽然是后来者,但其却稳扎稳打,成为华东混凝土市场上的后起之秀,“西建”品牌正在长三角区域逐渐唱响。

记者手记:


上海乃至华东是我国混凝土产业重要的市场板块,这里拥有一批混凝土精英品牌。中建西部建设虽然是后来者,但其却稳扎稳打,成为华东混凝土市场上的后起之秀,“西建”品牌正在长三角区域逐渐唱响。

中建西部建设集团第八(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正式成立于2021年1月,总部设立在上海市松江区,承载中建西部建设开拓“长三角”、深化区域发展的特殊使命,目前已在沪实现松江、闵行、奉贤、嘉定、临港5区环城布局,在浙实现杭州、宁波、温州5厂布局。下辖搅拌站11座(上海区域5座,浙江区域6座),专业自动化混凝土生产线27条,年产能1045万立方米。
从时间段上看,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进入上海市场时,恰逢“疫情”的冲击,后遇全国性房地产与基建市场的减量,预拌混凝土产业遭遇历史上持续3年量价齐跌的行情。在这种市场高冷的背景下,他们不仅在一片新市场中站住了脚跟,而且还实现了逆袭。
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业绩。

2024年12月20日,在杭州举行的“2024中国预拌混凝土华东四省市(沪苏浙皖)大型企业领导人会议”上,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建西部建设集团第八(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应文。

牢记两个奋斗使命

记者:

近4年来,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是如何面对艰巨的区域开拓重任、严峻的疫情考验和持续的行业下行市场减量的冲击,开创了节节攀升的发展局面,圆满实现了阶段发展目标的?

李应文:我们在中建西部建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把工作当事业、把发展当使命,矢志开拓、奋勇拼搏,克服了诸多困难阻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为公司长远发展打牢了基石。
2020年10月,公司党委安排我担任上海筹备组组长,承担起战略区域开拓的重大使命。自接下“进军上海”军令状的那一刻起,我们团队便把“服务国家战略、打响西建品牌”的两大使命牢记心间。初到上海,开展调研、排摸市场、建设资源,短短一个月便迅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审慎确立了“521”总体布局思路。
然而在资源匮乏、基础全无的情况下,站点的落地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我们始终相信事在人为,做则必成。秉持着锚定目标、绝不放弃的信念和毅力,3年多时间,我们迅速实现了“松江、奉贤、嘉定、闵行、临港”5区环城布局,并成功获取企业自有生产资质,带领公司稳步拓展规模、提升效益,打造优势、引领发展。公司荣获2023年度中国工程建设优秀供应商百强企业、绿色低碳环保示范企业等行业荣誉,“西建”品牌在沪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为提升投资成效,我们确立“市场先行、投资联动”的投资策略,采取“合作经营、代加工”等模式先行孵化市场,开创了各厂站“投产即盈利”的良好局面;为迅速抢占市场,制定“借船出海、借力营销”的营销策略,利用供应商、业主等各方资源网络迅速打开了市场局面。2023年超额完成年度签约目标,人均产量、人均净利润均居西建二级单位前列,职工月度薪酬大幅增长。2024年,在市场大幅减量的严峻考验下,我们深化降本增效,科学施行定岗定编、岗位融合,并配套制定薪酬激励机制,实现了平稳运行和规模增长。

记者:

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是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亦是预拌混凝土市场的“风向标”区域,中建西部建设是进入华东市场3年的“后来者”。请介绍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决策层近年来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李应文:作为中建西部建设旗下的子公司,我们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定将中建西部建设“三领五强”的战略目标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致力成为科学技术的领军者、绿色产业的驱动者、协同发展的示范者、幸福空间的缔造者。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企业发展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在创新发展方面,一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科技研发系列管理制度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机制,成立创新研究工作室,引进成熟科研人员,开展课题研究11项,受理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发经费投入3000余万元。通过科技创新,在混凝土低碳路径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行业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与同济大学共同推进混凝土搅拌站低碳示范点建设课题研究,成功创建“零碳工厂”。

砂石泥浆水回收设备

二是精准开展产品创新。围绕服务工程建设需求,加大特殊功能混凝土研发应用,依托松江南站、临港南汇支线、嘉闵线等重点工程,实现超大型水下桩混凝土、早强预应力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不发火混凝土、配重混凝土、C40抗折5.0道路混凝土等多种特殊混凝土浇筑技术攻关,满足不同建筑场景和特殊产品需求,荣获中国工程建设优秀供应商百强企业。三是引入智能控制系统。所有厂站上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投放量和投放速度,有效避免材料浪费和混合不均;所有设备接入中控操作界面和生产操作系统软件,实现了生产一键操作、“一机双控”和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积极领跑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建西部建设首家率先实现物流结算自动化、泵送业务全面上线和产值自动汇算业务的二级单位。四是持续探索管理创新。落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管理改革部署,公司机构精简高效,决策层面和经营层面的制度授权合理、标准流程完备。
上海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5000立方米筏板浇筑现场

宁波鄞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C30P8防水抗裂混凝土浇筑现场

在协调发展方面,一是建立互信客户关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拓近4年来,公司实现了合作客户从零到多的突破,累计合作客户超270家、供应项目超450个,达成签约1700万立方米、销售620万立方米,与中建八局、宝冶物资等优质客户达成了战略合作,“西建”品牌在沪浙区域快速扎根。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坚持诚信履约,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与大型水泥厂、钢厂、电厂、矿山等关键主材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稳定源头物资供应质量,公司水泥战略品牌采购占比达69%,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三是构建良性行业生态。公司积极参与混凝土行业协会组织,与同行优秀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锚定两个发展目

“西建主力、华东一流”是李应文在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规划的目标愿景。“争当西建主力”是公司承载西建战略、支撑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公司作为西部建设开拓战略区域的主业单位和特殊部队,致力早日迈进“第一梯队”,从开拓战略区域的近卫军成长为支撑股份公司发展的主力军。“争创华东一流”是公司扎根区域、矢志开拓的奋斗目标,力争到“十五五”末迈上千万立方米的新台阶,跻身并保持华东区域混凝土行业前列,成为知名品牌。

记者:

在全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背景下,请谈谈您认为“预拌混凝土”这门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哪里?目前在上海市场方面,中建西部建设的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

李应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通过科技创新在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等领域培育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公司积极响应中建西部建设战新产业部署,在新材料、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方面制定了战新产品和服务清单,目前已经在新产品领域实现5000余万元营收。
当前中建西部建设在上海区域的优势:一是央企独特的品牌优势。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过去4年,公司充分发挥中建“品质保障,价值创造”金字招牌和中建西部建设专业混凝土综合服务商的品牌优势,依托自身履约实力和优质服务快速承揽了一批重点项目,并借助标杆项目的打造快速提升了在沪浙区域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二是广阔优质的市场优势。作为中国建筑旗下专业公司的子公司,中国建筑优质雄厚的内部市场,是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力量,公司40%以上的业务量来自中建内部市场。中建西部建设长年在混凝土领域的深耕也积累培育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在重大客户服务、重大项目的承揽上拥有天然优势。公司已与在沪多家中建工程局分支机构全部实现了对接合作,并与中建八局达成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业务支撑。三是传承创新的队伍优势。中建西部建设从起于一隅到遍布全国,在艰苦创业中培育了一支敢闯敢拼、专业扎实的队伍,并建立了“1138+x”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精益服务的履约优势。经过4年深耕,公司形成了较为广泛完善的市场布局,在混凝土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服务经验,能够满足各区域客户多样化需求,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样板工程项目库,能够为客户提供直观的品牌感知。五是供应体系的稳定优势。针对沿江砂石矿山、水泥厂、电厂等关键主材制造企业,开展专项调研、实地考察,选取优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稳定源头物资供应质量,构建了稳定持续的供应体系。

宁波北仑区环洋碳三产业园项目桩基和道路部位回访现场

上海青浦区复旦中山医院项目C35P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场

记者:

上海、浙江作为国家战略区域,占据核心优势市场,企业是如何着眼长远发展,优化投资模式、提高投资效率,加速完善上海布局、突破浙江市场,同时逐步赢得市场?在深耕精耕混凝土市场方面,企业是如何全力抢抓发展机遇,在树立好西建品牌形象、创造西建口碑、彰显品牌形象方面打造亮点?

李应文:在投资布局方面,一是突出聚焦,精准投放资源。在两大区域的投资布局上,我们始终以服务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导向,基于对政策规划的审慎研究、对市场潜力科学评估,确立了上海区域“五新城、两枢纽、一片区”的“521”布局思路和浙江区域“5个一类市场、2个二类市场、N个机遇市场”的“5+2+N”布局规划。4年来,我们围绕既定布局规划,在上海区域稳步实现了5区环城,在浙江区域快速进驻了“杭州、宁波、温州”等热点城市,嘉兴、绍兴、湖州等城市也有一些投资合作项目正在积极跟进。二是突出质量,确保投资成效。强化投资研判,确保厂站投产一个、盈利一个,进驻一个区域,树立一方口碑。在这种投资思路和模式下,公司下属众多厂站均开创了投产当月即盈利的良好局面。三是突出效率,快速抢滩布局。为解决投资推进过程中切入方式、实施路径及扎根落地的问题,我们大胆运用合作经营、联合经营、经营租赁、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增强外延式发展力度和途径,一项一策保障了投资布局的快速落地。

在深耕市场方面,面临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盈利能力不足的行业困境,公司确立了“质量为先、效益并重、服务至上”的良性运营模式和“开放互鉴、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健康发展导向。一是以保障优质供给筑牢品质基石。4年来主营业务在5市17区全面开花,“西建”品牌逐步唱响。二是以打造标杆项目加快品牌推广。充分发挥中建“金字招牌”和公司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先后承接了上海市松江南站、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工程、中芯国际临港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G15沈海高速嘉浏段拓宽工程、宁德时代新能源(上海)研究院、临港新片区顶尖科学家等公路桥梁、产业基地、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多个市政工程、民生领域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了浇筑体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各类需求混凝土高效优质保供,也助力公司近期顺利承揽了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澄江路地铁站145万立方米的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履约创建行业标杆示范工程,助力城市建设和改造更新。在上海市松江南站高铁枢纽等基础设施的项目供应中,针对施工项目部位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特殊要求,全力攻关技术难题,保障项目稳定履约供应,赢得了各方认可,并助力公司首次完成深度超100米的大型水下桩浇筑,刷新了月度高产量纪录。
宁德时代新能源(上海)研究院项目连续6315立方米筏板浇筑现场

上海临港新片区海港中心项目二期2000 立方米底板施工现场

依托两个有力支撑

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是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发展的双翼,精耕华东混凝土市场需要这两个坚实的支撑。

记者:

中建西部建设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和积极开展“双碳”科技攻关方面,一直走在全行业的前面。请介绍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在大力推动低碳混凝土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收获,以及企业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生态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

李应文:加强顶层指引,做实布局谋篇。公司成立了生态环境管理委员会和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完善“双碳”顶层设计,加大低碳工作部署,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公司治理、转化为企业发展实践。公司在推动低碳骨料混凝土发展和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开展前沿科技攻关。建立了技术研发团队和创新工作室,专注于再生骨料以及工业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获批12项课题,受理25余项专利。基于上海市“无废城市”政策,针对建筑废弃物制备混凝土存在的坍落度损失快、骨料上浮等关键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混凝土退货、废料和质量风险等问题,技术研发团队依托“上海地区大掺量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调控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开发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调控和骨料上浮抑制关键技术,为城市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对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形成的“一种高匀质、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上海地区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获评全国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技术成果也在司属各厂站广泛应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技术创效显著。

二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公司积极参与低碳混凝土标准制定与行业规范建设,提出了适用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形成了大量试验实验数据与实际工程案例,为工业固废在低碳混凝土行业综合利用的质量评定、应用范围界定等提供依据,技术成果为国家标准《建材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组织的T/SCIA 002—2024《建材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技术通则》、T/SCIA 003—2024《预拌混凝土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技术标准》2部团体标准的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是引进环保设备,减低能耗降碳。公司以自有厂站为依托,围绕智慧工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和智慧管理的“四位一体”,开展绿色智慧工厂建设,以噪声粉尘自动监测、厂区自动喷淋、材料自助进场、粉料智能报警等系列智能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扬尘,减少噪声,实现了污水和固废零外排。2家厂站通过能源体系认证,4家厂站获评中建西部建设三星级绿色生产预拌厂,7家厂站取得绿色建材标识,成为上海市首家预拌混凝土行业取得能源体系认证的企业,在绿色生产和节能环保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公司不断加大绿色环保投入,推动环保设备应用和绿色能源替换,累计采购“绿色电力证书”338万度,约占总用电量的55%,引进电动装载机,油改电率达到50%。安装太阳能路灯,一厂一策推进砂石分离机、破碎机、污水处理系统等设备技改,以宁波区域宁波厂试点光伏式发电,将搅拌站料仓、办公楼顶的闲置空间充分利用,降低国家电网负载,与厂站充电桩连接,解决新能源装载机、搅拌车的供能问题,在满足自身需求同时将额外发电量供给周边企业。当前,公司下属预拌厂均已取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并将绿色智造系统应用纳入新建厂站设计规划,不断以绿色发展引领行业升级。

三级沉淀池
龙门洗车机(含料斗自动清洗装置、自动喷淋)

记者:

许多读者也非常关注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在数字智能制造方面的发展现状,请介绍相关的情况。

李应文:公司充分发挥中建西部建设内部的主专协同优势,在智能化生产方面,围绕智慧工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和智慧管理的“四位一体”积极开展智慧工厂建设,一厂一策推进无人值守过磅、原材料智慧检测、质量关键数据在线监测、产品性能智能检测等10余项智能化设备有序上线,实现生产、技术、物流、交付等业务协同,提升全链条生产运营效率。在数字化管理方面,依托砼翼平台,实现了营销、运营、商务、投资等10个核心业务板块数据集成,促进公司生产行为、管理行为的全面线上化,赋能管理变革,促进流程精简和效率提升。在数字化平台方面,推行砼联智选、砼车汇、找砂石、砼联数科等平台,实现了现金混凝土、沿江砂石、主材采购、物流外包业务的全面上线,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融合互通。制定“借船出海,借力营销”的营销策略,大力推行销售代理模式,利用供应商资源网络积极承揽当前暂无法直接对接的客户项目,开发销售代理商10余家;全面上线砼联智选电商平台,电商产值占比不断攀升。
“中建西部建设八公司团队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未来将更加自觉承继恪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建党精神,弘扬追求卓越、开明睿智的海派精神,以敢闯的魄力、善战的能力、守正的毅力、谋强的定力,在新的征程上顽强拼搏、奋勇开拓,为加快成为“西建主力、华东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领航企业团结奋斗,为华东区域城市建设和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