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企业动态
中建西部建设战新业务驱动循环经济:建筑垃圾在白云产业园迎来“新生”
时间:2025-04-02    来源:中建西部建设    分享:
中建新型建造循环经济产业园以 "无废城市" 理念为指引,深度融合分布式能源、低碳材料、智能工厂、产业互联网四大战新方向,构建起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体系,为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标杆。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浪潮中

建筑业正从传统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作为中建西部建设四公司战新业务的核心载体

中建新型建造循环经济产业园

(下称白云产业园)

 "无废城市" 理念为指引

深度融合

分布式能源、低碳材料、智能工厂、产业互联网

四大战新方向

构建起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体系

为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标杆


白云产业园是行业首个

“产业互联网+低碳化设计+大数据运维

+数字化园区”

四位一体的建筑循环经济标杆园区

首次聚合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生产

新型装配式部品制造

三大业态

并通过创新技术赋能

实现了建筑产业的价值重构与效能升级

打通“建筑垃圾-工程建材-新型建造”内生循环

实现产业布局和生产功能一体化

促进产业集聚和融通发展


技术革新

建废内外双循环重获新生


白云产业园建筑垃圾处理车间占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施,其中包括一条干式破碎线、一条湿式盾构破碎线,以及两条洗砂线,引入了PEV欧版颚式破碎机、DP单缸液压圆锥破碎机、YA圆振动筛和5X立轴冲击式制砂机等业内前沿设备。

当建筑垃圾运回处理车间,投入进料口,一场变废为宝的旅程就此展开。在车间里,垃圾经过多级分选,去除杂质后,依次进入破碎、筛分、水洗等处理环节。随着生产线有序运转,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地产出再生砂、碎石等细骨料。




这些细骨料正是战新业务中低碳材料开发的重要原料,它们会直供绿色混凝土车间,搭配粗骨料、水泥、外加剂等进一步加工为低碳混凝土;预拌混凝土通过连廊输送至PC车间,采用国产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设备,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智造”高品质装配式产品。

产业园通过"内生循环 + 外延协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混凝土车间的残渣废料经砂石分离机处理后,通过浆水循环系统重新进入再生骨料生产线;PC 车间的边角料与工程渣土压滤成泥饼,对接下游企业,加工为砖块、路牙石等产品,这种零废弃产业生态,正是白云产业园战新业务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



变废为宝

产业园的“双碳”答卷

目前白云产业园成品砂石日产量可达5000吨,全年可处置建筑垃圾150万吨,生产绿色低碳混凝土120万方,生产装配式产品4万方,降低碳排放1.46万吨;同时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利用厂区屋顶光伏实现年减碳 3600 吨,等效绿植 20 万棵。建筑垃圾已经从废弃物变为城市的 “矿产”,有效促进建筑垃圾高值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而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则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砼易购”电商平台实现建材交易线上化,“找砂石”平台保障骨料供应链透明可溯,“砼车汇”新能源物流系统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形成 “生产 - 交易 - 运输” 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



产能引擎

22.84万方混凝土的

城市肌理

自正式投产运营以来,白云产业园凭借智能工厂生产体系与产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目前,园区已累计生产再生砂石料21万吨、混凝土22.84万立方米,装配式部品部件9000立方米。

这些高品质产品,深度融入多个重大民生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建南安置区、花都社会主产业新农房、白云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以及黄埔区知识城人才安居项目。产业园更通过“产业互联网 + 智能工厂”双轮驱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全链条绿色建材保障。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建南安置区

花都社会主产业新农房

白云应急物资储备仓库

黄埔区知识城人才安居项目



创新协同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突围密码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正成为城市发展破局的关键钥匙。白云产业园通过“预处理 — 再生 — 应用”全链条技术突破,形成“环境效益 +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的三重价值闭环。深度依托战新业务技术支撑,运用再生细骨料,生产低碳混凝土,并通过 21 万吨再生建材工程实践验证了再生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和装配式构件中的可靠性。



面向未来

白云产业园将以“双碳”目标为引领

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继续加大创新投入

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建材

在更多工程场景应用

深化分布式能源、低碳材料

智能工厂、产业互联网

四大战新业务布局

用实际行动助力湾区实现

“无废城市”、“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目标

让建筑垃圾最终转化为

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