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4天一层楼!“厦门岛外第一高楼”空中造楼机
时间:2025-04-02    来源: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中交建筑一公司    分享:
“空中造楼机”最快实现4天一层楼!“5G塔吊”技术节省人工成本30%!近日,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策划推出“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深度行”专题宣传,推介了白鹭西塔项目智慧工地、建筑机器人、数字化平台等智能建造技术。





空中造楼机”最快实现4天一层楼!“5G塔吊”技术节省人工成本30%!近日,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策划推出“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深度行”专题宣传,推介了白鹭西塔项目智慧工地、建筑机器人、数字化平台等智能建造技术。


中交集团境内在建第一高楼——厦门白鹭西塔,位于厦门市集美新城核心区,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266米高的主塔楼刷新厦门天际线,成为厦门岛外第一高楼新地标。


探秘

“厦门岛外第一高楼”空中造楼机


“空中造楼机”对266米高楼拔地而起
屹立东海之滨
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空中造楼机”
本名叫——
钢柱与筒架交替支撑式
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
由钢平台系统、内外挂脚手系统、钢柱爬升系统
筒架支撑系统和大模板系统五部分组成
体系庞杂、构件繁多
施工精度要求高、控制难度系数大


整个拼装过程
如同大型乐高积木组装
一块一块“积木”在空中组合成
600平方“移动工厂”
拼装完成后的造楼机
长25.8米、宽25.8米、重500余吨
重量相当于300多辆轿车


“移动”实际指造楼机在使用中
最为瞩目的顶升作业
在每建造完成一层楼之后
造楼机就会随之进行顶升往上爬升作业
即整体设备向上移动一层
那是怎么完成顶升的呢


这500多吨的“大家伙”有25只“脚”
——钢柱爬升系统
项目团队创新运用
4台液压泵站、25套液压顶升油缸、1套集中控制系统
为其提供强大爬升动力
实现25只“脚”高精度同步顶升
最大误差不超过2毫米
4.2米爬升仅需两个多小时
远远望去
宛如“巨人”在“手脚并用”向上攀爬
最快5天就可以造好一层楼


项目位于东海之滨
复杂的地质条件
频繁多变的大风天气
加剧了主塔楼施工难度与风险
如何打破传统装备在
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等方面的瓶颈
给项目团队带来巨大挑战


项目团队自主研发新型造楼机监测系统
为每只“脚”装上传感器
给造楼机安上“数智大脑”
利用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等技术手段
通过对“造楼机”爬升进行全天候、全方位
实时监测、收集信息并反馈
实现智能准确预警、及时纠偏
如同建设者的“火眼金睛”
仅需1人远程指挥、巡查监测
有效规避了造楼机顶升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多次停顿检查等风险
开创性解决造楼机安全快速爬升的难题


厦门白鹭西塔项目主塔楼共47层
在27-31层楼层施工中
要在高空中以斜墙方式
完成核心筒四面外墙大幅收缩
斜收高度达16米
跨越四个楼层
南北侧收进2米,角度7.13度
东西侧收进2.9米,角度10.27度
这种核心筒结构收缩形式在国内超高层项目中
实属罕见
给项目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挑战


项目创新应用“空中造楼机”
进行核心筒剪力墙结构施工
为斜墙施工提供可靠的作业空间
焊接核心筒内型钢平台
为斜墙提供“空中基础”
设置固定斜撑装置
为斜墙提供侧向有力支撑
经过87天的日夜奋战
成功实现超高层白鹭西塔“小蛮腰”


随着主塔楼“向上生长”
核心筒剪力墙在“半腰”发生了斜向收缩
“造楼机”急需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空中变形”
就如同“瘦身”成功后的“量体裁衣”
从“大码”换成“小码”
这可难不倒我们项目团队


在保证结构安全与施工便捷的前提下
将部分筒架系统和吊脚手架系统的
“积木”分块分段拆卸
再向上搭设临时脚手架和悬锚脚手架
根据变化后的结构平面进行适应性调整、封闭
斜墙收缩阶段快速完成空中“变形”
顶升钢柱由25根缩减到16根
底部支撑牛腿由28个缩减至22个
钢平台面积由666平方米缩减至486平方米
比传统方案提前15天完成


随着最后一吊构件平稳落地
位于266米高空,重500余吨
助力厦门白鹭西塔项目飞速成长
立下赫赫战功的“空中造楼机
平安解体落地,完美收官


2022.11.11

1

完成首筒安装





2024.4.3

3

主塔楼核心筒主体结构封顶






2022.12.1

2

完成首次顶升

累计完成54次造楼机顶升
从正负零到完成主塔楼封顶任务
仅耗时20个月
在266米高空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进行物理拆解并通过塔吊安全吊下并非易事
加上拆解过程与大楼外框结构、幕墙、机电等
多种作业穿插进行
使得拆除难度和危险程度骤然升级


项目团队超前部署拆除方案
严密进行专家论证和施工前交底
实行全程旁站监督
每天测量风力风向
确保拆除构件从大楼背风面平稳吊装至地面
历时7天完成拆除 
那么拆卸下的“积木”如何处理呢
不仅可以在“高空造楼”时进行组装作业
也可以在“功成名就”后回收再利用
“积木”全部采用模块标准化构件组合
通过更换零部件可以在其他超高层上继续使用
实现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
达成资源利用最大化


至此
“空中造楼机”在266米高楼生长的奇妙之旅
完美落幕
项目后续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白鹭西塔正以崭新之姿
扮靓厦门城市天际线
图片
建筑工程鲁班奖赏析
建筑工程鲁班人交流
每日精选,晚间发布
寓学于乐,共同进步
↓长按识别,加入联盟↓
图片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