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协会动态
未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发展趋势沙龙召开
时间:2011-08-29 来源: 分享:



沙龙现场



同济大学教授 黄士元



上海宝钢教授级高工 王铁梦



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廉慧珍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杨正宏



副秘书长 韩小华

  由 科技工作委员会与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未来十年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发展趋势沙龙8月19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建筑、交通、铁路、水利等领域与混凝土材料相关的科研院校、工程和管理界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沙龙。

  沙龙以当前混凝土行业现况及问题和未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发展方向为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各抒己见,从各领域的混凝土工程的应用经验中提出问题并对未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沙龙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们争相发言,每个人都想有更多的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限制发言时间。

  首先谈到混凝土行业的现状,来自上海建工混凝土公司专家介绍:上海商品混凝土市场近期比较低迷,产量不高,2011年上半年总产量只有2300万方,和去年相比,下降了将近10%,上海有205家商品混凝土公司,生产能力接近1.2亿方,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也很低,例如:现C30混凝土售价仅为360元每方,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大型企业也只能勉强保本,单方赢利10块钱左右。北京混凝土公司专家介绍说北京的混凝土市场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好转,C30混凝土最高420元每方,现在保持在390到420元每方之间,今年北京市产量估计会在4500万方,目前看混凝土的市场形势不错。北京的绿色生产环保型搅站的推广工作从2009年开始,监管部门管控力度较大,上海也开始推动绿色环保型搅拌站。[Page]



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教授级高工 傅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葛勇



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 路新瀛



上海建工材料公司总工 吴德龙



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李彦昌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的混凝土行业从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施工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是混凝土原材料,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认为:现在的水泥不是按照混凝土的要求生产的,原材料质量混乱,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水泥将来应该按照混凝土需要去生产,水泥也应该按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去检测。对于石粉作为一种惰性填充料在混凝土中使用,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些专家认为石粉掺加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泌水,在水泥或掺和料里掺加石粉,混凝土技术人员搞不清楚石粉掺量和品种,不能充分了解石粉的性能,有可能会引起外加剂失效或其他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水利系统专家认为,在了解石粉的岩石性的基础上,分好类别,石粉还是可以应用到一些特定的混凝土工程中的。还有专家提出:水泥应该采用硅酸盐水泥,掺和料由搅拌站自己添加,这样混凝土技术人员能准确的了解原材料性能,研究和应用、质量控制过程可相对容易。

  对于混凝土生产,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彦昌说:当前混凝土企业的生产管控方面还处在粗放式管理阶段,质量监控过程对人的依赖性比较强,希望提高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能从生产控制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方面进行改进。也有专家指出:应该出现管理型公司,从原材料供应到搅拌站拌合到施工能更多的借助IT技术进行监控。

  对于混凝土施工方面,专家们反映:现在各类领域工程中普遍存在施工水平低,施工工期短,打乱了混凝土材料科学发展规律。上海申通公司菊丽艳博士认为: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把生产混凝土和混凝土施工相结合,为施工企业提供类似于产品说明书式的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技术交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解决实际的施工问题。山东高速青岛分公司郭保林也认为,混凝土企业应根据用户的人员状况、设备等方面全面考虑问题,了解其需求和问题,对症下药的提出详细地施工办法。[Page]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 赵顺增



上海申通公司菊丽艳博士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公司教授级高工/总经理 杨思忠



上海城建集团物资公司总工 徐亚玲

  许多专家对混凝土工程一体化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认为,从水泥生产到混凝土搅拌再到混凝土工程或构件施工由一家完成,从原材料开始控制,到最后成品的推出,产业链联动,在能保证稳定的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谈到未来混凝土发展。专家认为住宅产业化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住宅产业化因为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可观。预制构件采用集约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能有效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控制产品的质量。北京市市政建材集团公司杨思忠教授认为:预制构件产业化在未来十年发展会是很快速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很多,首先要解决的是结构设计问题,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对节点的设计以及需要机械人员对模具的设计,还要掌握先进的混凝土技术,如自密实混凝土;再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和保温材料结合,让混凝土构件具备保温的功能。上海城建集团住宅产业化技术总监林志翔认为:房屋预制后成本比普通商品房成本高了300元/平方,因此对成本的控制是做住宅产业化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对成本方面有个误区,认为大批量的生产能降低成本,从日本的发展经验看,批量生产并不能解决工程需求的实际问题,日本的经验是住宅产业化主要向建筑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而不是批量生产。另外在设计规范方面还需要完善。在预制构件中,还需要把混凝土的特点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和石材、玻璃幕墙等竞争。

  谈到混凝土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同济大学教授黄士元预测说今后混凝土的技术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问题,混凝土质量问题首先是强度,而现在对混凝土强度的研究却不是往上走,而是在走下坡路,总是搞降低成本,质量就走下坡路了。很多研究,不讨论提高强度,提高掺和料掺量、降低成本,但就混凝土材料的花费与工程整体造价相比,这样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2、耐久性方面:目前混凝土耐久性应该纳入土木工程学科。耐久性设计规范的推出是很正确的,严格按照规范做,不会出问题。目前耐久性工作最重要的是重大工程的在线监测。3、大力整顿外加剂市场。从中国外加剂市场看,未来的十年中怎样用好外加剂是关键。目前行业太乱,监管不严。比如聚羧酸,有很多好处,但是好处在哪?不好的问题在哪?需要我们研究人员做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聚羧酸最适用于预制构件,在商品混凝土方面,是否大量推广有待进一步讨论。他还建议建议搅拌站自己复配外加剂,可以更好的控制混凝土质量。4、混凝土制品行业将有更大发展,现在排水管、输水管、管桩等制品产品混凝土的用量非常大。管桩去年3亿米的产量就有3千万立方米混凝土用量。 5、修补材料的研究,中国的工程质量问题多,以后病害工程数量将直线上升,混凝土工程修补材料和技术,将来的利润空间很大,这就是靠技术赢利。6、掺和料掺量,应该严格控制掺合料的掺量,应该限制混凝土中的最小熟料用量,比如C30混凝土中最小熟料用量不应低于180公斤/立方米。[Page]



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赵玉静



广东三和管桩总工 魏宜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谢永江



南京水科院教授级高工 丁建彤



山东高速青岛分公司郭保林高工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 孙振平




参观上海中心工地



上海中心工地

  接下来的讨论主要围绕混凝土的耐久性、抗裂性、抗冻性、抗渗性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从实际案例讲述各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经验。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路新瀛提出还应该考虑去详细研究孔隙结构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怎么利用孔的特性达到混凝土的性能,如何控制孔结构来达到宏观性能。

  最后上海宝钢王铁梦教授级高工作了题为《超长、超厚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水“控与放”的设计原则与无缝工程“跳仓法”》报告,他用了大量的实例介绍了超长、超厚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中裂缝的控制情况以及无缝工程“跳仓法”的应用情况等。他说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有害的,裂缝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应该从裂缝对承载力、使用功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程度判断裂缝的有害程度,不一定所有的裂缝都需要处理。他还指出:不是强度高的混凝土质量就好,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就容易开裂。

  主办方还安排参观了上海建工承建的亚洲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工地,上海中心占地面积2.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2534平方米,建筑高度632米。工程量非常巨大,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难题,上海建工集团有着丰富的大型工程施工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在混凝土供应方面,该工程混凝土用量非常大,曾创造了一次性浇筑6万方C50混凝土的记录。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