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 政策导向 发展趋势——2015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专题报告会
会议现场
2015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12月1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下午,会议组织召开专题报告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内涵丰富,具体的工艺技术、产品特点都不尽相同,但从原材料、混凝土技术、产品创新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上又存在很多共通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本次专题报告会,准备了7个报告,希望能在领域不同、细分产业不同的互相交流和学习间,给与会代表带来一些创新发展的思考和灵感。大会由 副秘书长张庆欢主持。
常务副秘书长曾庆东为刘晓丽颁发行业大会讲座专家证书
随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到来,全国各地综合管廊及大型市政管涵的建设相继开展。有关领导明确指出,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化构件以保证工程质量、施工速度和综合效益,无疑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产生重大利好。因此,大会邀请到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办公室、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地下管线处副处长刘晓丽介绍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及政策导向 。
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办公室、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地下管线处副处长刘晓丽
刘晓丽重点介绍了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工作背景、重点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情况。她指出,建设综合管廊是解决地下管线诸多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有效投资、拉动GDP的着力点,目前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住建部领导也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我国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点工作主要有:抓好专项规划编制,引导完善工程设计;完善管廊标准规范,抓好项目工程建设;加强管线入廊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金筹备方式,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投资建设模式,确保管理运营安全。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秘书长张庆欢主持会议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并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理建设的开展,要做好管廊建设项目储备,加大专项金融债、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指导;加大指导探索PPP模式;推进电力企业支持管廊建设;加强管廊运营维护和安全管理。
清华大学教授、土木水利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阎培渝
2015年10月16日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是全球水泥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最悠久、学术水平最高、参加国家和人数最多的国际学术盛会,被喻为国际水泥化学科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邀请到清华大学教授、土木水利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阎培渝为与会代表介绍了此次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情况,并介绍了低碳水泥基材料的创新发展趋势。
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低碳水泥和绿色发展”;共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059名代表参会,其中国外代表500多位;会议共安排了8个大会会场,24个分会场。25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24位专家作了邀请报告。这些报告全面总结了自2011年十三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以来的水泥基材料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Page]
大会共有7个议题:1、熟料化学(含熟料制备工艺技术);2、水泥水化; 3、辅助胶凝材料; 4、化学添加剂; 5、混凝土耐久性; 6、其它胶凝材料; 7、测试技术和标准,198个口头报告和453篇墙报详细反映了水泥和混凝土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重点为水泥基材料的应用
此次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大大提高了中国水泥混凝土科技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国水泥混凝土科技领域的水平,极大促进了中国在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国际合作,显示中国的组织能力、经济实力。
阎教授还介绍了“低碳”水泥基材料工业创新发展趋势:在水泥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和能源;使用“低碳”的矿物掺合料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混凝土;开发新的非硅酸盐类的低碳水泥品种;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曾庆东常务副秘书长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材研究所孔祥明副研究员颁发证书
高性能混凝土正在被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其各种优良性能的实现,与高性能外加剂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材研究所孔祥明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创新发展情况。
孔祥明认为,混凝土外加剂不仅仅是减水剂,从水泥生产到混凝土拌和、施工浇筑以及制品服役期间,需要助磨剂、减水剂、引气剂、养护剂、阻锈剂、防水剂、减缩剂、强度调节剂、耐久性改善添加剂等等。
外加剂需要深刻理解混凝土的性能需求,充分了解现代混凝土正在经历或即将进行的变革,深刻理解并适应混凝土对外加剂的性能需求!要从基本科学问题出发,实现技术创新,扎进水泥混凝土科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中去,致力于原始的技术创新,对基本问题理解的深度,决定了技术可达到的高度。广泛吸收其它学科如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的最新成果。
最后,孔祥明总结,技术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基础研究的深度,并建议外加剂企业走出国门,那边风景独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副所长冯大斌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材料和产品都将最终服务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以了解工程的需求尤为重要,因此大会特意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副所长冯大斌介绍绿色建筑发展对水泥混凝土材料与制品创新的需求。
冯大斌副所长介绍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使用维护阶段、拆除再生阶段等几个方面对混凝土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绿色。他介绍,目前我国存在结构材料资源消耗高与污染排放大:混凝土年用量约40-50亿立方米,水泥年用量约25亿吨,用于砼15-18亿吨,混凝土中配筋材料年用量4亿吨以上;施工建造过程环境影响大:混凝土搅拌对环境影响大,混凝土浇注模板,支撑量大等环境问题,钢筋现场加工,人工多,效率低,浪费等,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应是减量才能降耗、减排。
未来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要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制品,因此要提高材料综合性能,减少水泥及混凝土用量,延长新建和在役结构使用寿命,推广使用合适的工程技术。对于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制品性能将会要求其力学性能高、绿色性能全、工作性能好、耐久性能长等。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晓冬教授
矿物材料在混凝土的应用非常重要,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晓冬教授作题为《混凝土性能调节性矿物材料的创新发展》报告。
沈晓冬教授介绍,矿物材料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工作性能方面,可以减少混凝土需水量,改善混凝土泵送性能,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流动性和塑性,减少泌水与离析,减少坍落度损失。硬化混凝土性能方面,改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侵蚀、抗渗以及碱集料反应等耐久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放热高峰,减少温度裂缝。
他介绍,混凝土用功能型矿物掺合料将会向特种化、精细化、专用化、多样化、复合化方向发展。矿物材料,特别是新型矿物材料对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矿物材料要发挥颗粒级配调控作用,重视其物理堆积和化学活性的科学匹配;加强新型矿物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主任谢永江
我国高铁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混凝土制品行业也为推动高铁建设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主任谢永江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混凝土制品技术创新情况。
谢永江介绍,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里程达1.9万公里。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先进的国家。谢永江还介绍了无砟轨道预制轨道板制造技术、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防裂技术、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高稳定施工技术、无砟轨道充填层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情况以及工程应用情况。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姚山
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近,并已经应用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行业对3D打印也非常关注,因此大会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姚山介绍大幅面高速3D打印机及其应用技术。
姚山教授指出,遍历人类工业发展史,可以发现,3D打印是一种“破坏性创造技术”,它可能重塑制造业,其影响将从原有制造模式的升级到制造方法的完全颠覆,大幅面高速3D打印机是推进3D打印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必然要求,也为实现批量制造和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性。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