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强基础”“补短板”是扩内需的大方向
时间:2020-12-09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当前应该加快做好“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为扩大内需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年终岁末,按照惯例,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为全面复工复产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强劲的恢复能力,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显现。第一季度受疫情冲击,GDP负增长6.8%,第二季度迅速转为正增长3.2%,第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9%。在空前严峻的形势下,这一成绩令人欢欣鼓舞,信心倍增。也要看到,切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好“六保”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必须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10至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由10.3%持续下降到6.1%,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问题持续发展。需求增速持续下降,必然导致微观上企业增加值增长速率放慢、宏观上经济增长率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需求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一季度我国消费同比下降19%、投资同比下降16.1%、出口(美元)同比下降13.3%,降幅之大均为改革开放以来之最。需求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困难。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是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市场需求不足时,企业会谨慎对待投资和扩大生产,会努力规避产能过剩或者产品积压的风险。因此,企业具有顺周期的行为特点。市场需求不足,也会造成企业困难加大,影响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预期会变差,消费支出会收缩。因此,在市场需求不足时,企业和居民都具有顺周期行为的特点。试图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扩大消费的努力,预期效果都不会太明显。基于以上分析,当前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是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加强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促进消费。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政府必须承担好的重大职责之一,就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保障能力,以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设施的短板,在这些方面加快实现从有到优。

一是要加强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必须承认,相较于地上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水平进步不大。近年来,许多城市出现的“大雨即涝”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总体发展水平的普遍现状,这是制约我国城市宜居性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明显短板。

二是要持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虽然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与未来现代化的城镇体系、产业体系以及未来出行、物流成本降低的需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要高水准强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网络建设,为现代化生活生产需要提供高水平保障。

三是要补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短板。当前,我国教育、医疗、卫生在大中小城市间的差距明显。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实现同城化。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这些工作应尽快起步。

围绕上述任务,应该加快做好科学规划,绘好长远发展的蓝图。据此尽快确定各个方面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各级政府应该有时不我待和久久为功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面建设好强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体系。如此一来,当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得到强力提振,进而通过政府投资强劲带动企业投资。因为企业订单一旦增加,其整个投资愿望和投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对就业的需求也会明显增加。这样从投资品到消费品,整个内需市场就会全面活跃起来。

综上,当前应该加快做好“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为扩大内需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作者:张立群,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