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国际资讯
逆全球化加剧背景下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
时间:2021-03-29    来源:马峰    分享:
近年来,逆全球化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面临持续挑战。本文应用 SWOT分析法研究逆全球化加剧背景下的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环境变化和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

作者:马峰



近年来,逆全球化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面临持续挑战。本文应用 SWOT分析法研究逆全球化加剧背景下的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环境变化和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


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1.拥有国家支持优势一是国家支持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并出台了一系列正向激励措施。

二是在部分重点领域,建筑央企具有一定绝对领先优势,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其资源可利用效率更高。

三是国家推动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可因此而获得相应支持。

2.拥有国际化经营后发优势

中国早期“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帮助建筑央企培育了国际化经营后发优势。“引进来”有力推动了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资源得以更好配置,技术得以更好创新升级,商业化经营能力得以较大提升。“走出去”让建筑央企充分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拥有较为先进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和能力。

3.拥有全产业链资源优势

国资委致力于推动建筑央企之间整合,促成了建筑央企资源实力更强、更优化。通过整合和优化,建筑央企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化程度都得以提高,大部分建筑央企都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成功延伸了内部价值链。

4.拥有相对先进技术优势

建筑央企拥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成熟的、相对先进的甚至部分世界领先的技术,如建筑央企在发电、铁路、公路、港口、建材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质优价优。

5.储备了一定国际经营经验和能力

经过长期国际化经营实践,建筑央企已经逐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通行规则、懂商务、精通技术、懂管理、懂投融资知识、掌握外语的跨文化沟通人才,也储备了一定的国际化经营经验、知识和能力。

6.拥有对外沟通优势一是建筑央企历来注重与中国政府部门、行业商会协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沟通。二是由于母国政府的支持,建筑央企在与目标市场国政府、组织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过程中,更具有相对优势。

三是建筑央企大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与国际组织沟通交流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劣势分析(W)

1.国际化战略管控能力仍可提升

一是响应力度不够,错失国家战略重要机遇。

二是企业国际化战略与目标市场环境真实情况和实际特点契合度不高,缺乏有效针对性。

三是战略执行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既定战略未能切实落地。

四是少数建筑央企国际经营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存在急于求成的冲动,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国际化战略性统筹不足。

2.国际经营风险管控能力可以更强

一是尚未建立健全完全适应国际经营的外部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机制。

二是对国际经营风险的辨识、认知和处理能力可以更强。

三是重视事中和事后风险防控,忽略事前风险防控。

四是国际经营合规风险管控能力可以更强。

3.国际经营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是虽然建筑央企国际业务营业收入规模较大,但利润率水平并不高。

二是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仍以工程承包为主,经营创新能力不足,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是建筑央企业务布局仍然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高端市场开发不足。

4.国际经营资源整合能力仍可更强整合内部资源能力可以更强。建筑央企大都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内部开展国际经营的子企业多,专业化和差异化不明显。二是内部国际化经营资源未能形成合力。

整合本土资源能力不足。面对越来越多国家要求外资企业充分利用当地成分,要求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本土化实际需要,建筑央企在本土化资源整合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

5.国际经营高端核心人才不足

建筑央企普遍存在缺乏国际化高端核心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项目运作能力的提高。

6.国际经营投融资能力不足

建筑央企国际融资能力不足表现为国际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国际项目投资主要以“资本金+银行贷款”为主,国际化资本运作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一是国际投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项目筛选和前期工作阶段,风险管控不够。二是建筑央企普遍存在财务状况不理想,资产结构不够优化,资产负债率偏高等问题。

三、机会分析(O)

1.国家持续加大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加速落地,这些都为建筑央企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良好营商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2.“一带一路”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核心内容,拓展了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配套政策给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配套金融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都将助力建筑央企国际化发展。

3.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容量仍可观

从市场需求看,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市场潜在容量仍可观。从发展趋势来看,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市场,中东和拉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迅速上升,北非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触底回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吸引力与日俱增。从行业领域看,交通、能源、产业园和城市化建设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

四、威胁分析(T)

1.政治环境方面

逆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更加突出,并削弱国际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逆全球化可能会导致破坏性的社会政治运动,甚至引发社会分裂、动荡与失序,激化全球性的政治与社会危机。逆全球化会加剧世界各国之间战略互疑,不断增加的战略互疑将加深国际政治裂痕,为国际合作前景蒙上了阴影。

2.经济环境方面

逆全球化降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阻碍生产资源在世界市场中的最优配置,降低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导致原本低迷的全球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全球债务水平普遍高企,部分国家已无举债能力,现汇项目急剧减少,要求承包商投资参与的项目日益增多。

逆全球化导致贸易合作受到一定阻碍,对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产业链供应能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逆全球化阻碍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导致外汇风险更高,还会导致部分国家改变税收政策,导致税收风险持续增加。

3.法律环境方面

逆全球化是部分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势必对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产生破坏性影响,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部分国家市场进入门槛更高。另外,美国打着国际合规的幌子,利用本国法律“长臂管辖”,不择手段企图遏制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发展,以维护美国企业自身竞争优势。

4.文化环境方面

逆全球化加剧导致国际社会更加分裂,大国关系持续紧张,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文化冲突风险骤增并存在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这将导致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多,并对跨文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5.行业环境方面逆全球化会进一步恶化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竞争态势。一是欧美跨国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融资及商业模式优势以及出色的国际化风险管控能力,与中国企业竞争。二是日韩跨国企业越发重视亚非拉等中国企业传统市场,与中国企业竞争。三是面临新兴市场国家跨国企业的追赶。


风险应对策略


逆全球化潮流对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造成的冲击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建筑央企必须充分评估逆全球化带来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认清严峻形势和挑战,并做出相应策略调整。

一、稳当先

面对逆全球化加剧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国际化经营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建筑央企国际化经营首要任务是坚持稳字当头,既要坚持战略定力,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发展机遇或有利条件;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国际排名所累,更不盲目追求排名;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坚持国际化经营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坚定自身发展节奏步伐不动摇,扎实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

二、跟政策

为应对少数国家政府的逆全球化行为,大多数国家政府会出台一些政策去积极应对,建筑央企应该密切关注各国政策变化,发现并抢占机遇,充分利用政策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

三、控风险

建筑央企应充分认清当前逆全球化加剧所带来的深刻复杂变化,准确应对新情况、新挑战、新风险。应认真梳理国际化经营存在问题,认真查找自身短板和不足,着力推进依法合规经营,提升国际合规风险防范能力;完善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坚持筑牢国际法律风险防范底线;提高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能力,积极应对或科学回避外部风险,切实做好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工作。

四、高质量

面对逆全球化加剧带来的威胁和挑战,高质量的国际化经营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建筑央企应坚持正确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任务,不必过分追求国际化规模;坚持突出国际化经营质量,强化自身国际化经营特色,大力推进高质量的国际化经营。

五、争创新

建筑央企应以改革创新去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主动改革创新国际化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国际商业模式。一是紧跟政策动向,充分利用国家持续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加速转型升级。二是充分利用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仍然旺盛的机会,锐意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占领价值链高端位置。

六、谋联合

面对逆全球化加剧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建筑央企应加强谋划与外国跨国企业之间合作,加大国际合作力度。着力提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能力,大力落实 “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整合全球资源资源,实现突破门槛壁垒,达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目的。同时可以获得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并提升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能力。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