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3060”任务背后:基础投资或达174万亿,政策、市场均需变革
时间:2021-04-20    来源:华夏时报    分享:
按照清华大学估计,能源系统相关基础设施投入要达到100亿-138万亿,相关公交能建等需求侧投资也要跟低碳转型相关,转型投资也要增加到27亿-37亿,两项投资或达到174万亿。这即是成本,也是巨大的风口和投资机会。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各国人民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尽管全球各国仍与新冠疫情做着生死决战,但更长期、更深层次的危机——气候变化仍应提高警惕。

在2021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表示,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我国坚定发展方向。中国是最早签订《巴黎协定》国家之一,承诺在全国平均气氛较工业化时期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中也多次宣示了目标和决心,也提出了2030和2060年目标,这是倒逼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战略之举。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指导意见,强调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其中,碳达峰仍是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介绍。

按照清华大学估计,能源系统相关基础设施投入要达到100亿-138万亿,相关公交能建等需求侧投资也要跟低碳转型相关,转型投资也要增加到27亿-37亿,两项投资或达到174万亿。这即是成本,也是巨大的风口和投资机会。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看来,未来,要从宏观上要引导资金进入气候变化投融资领域,弥补相关缺口。这需要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双重引导。

减碳势在必行

“气候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进入一个升温过程。土壤系统、海洋系统和大气进行二氧化碳循环交换,基本能维持平衡,但人类使用化石能源,人为向大气里面排放了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大,因此,控制温室气体至关重要,碳达峰势在必行。”李政表示。

碳达峰意味着某一个年份所排放总的温室气息量达到峰值,并进行下降。在李政看来,我国要主动采取行动,抑制排放,使碳达峰时间尽快达到。

碳达峰之后,就是碳中和。数据显示,2009-2018年,平均每年排放的超出自净能力的温室气体为180亿吨每年,碳中和就是把这部分超量排放的从几百亿往下削减,直到自然系统能自然“消化”。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共识。事实上,碳中和概念并不是新的概念,很多国家早就在努力实现。联合国秘书长表示,当前已有70%以上国家做出碳中和的承诺。

不过,应对气候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顾虑和担心,比如应对气候变化、走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这个战略并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或者是减碳战略,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比如《欧洲绿色新政》,到2030年以及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目标,同时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态和环境七个领域提出具体措施和政策路线。”李政介绍。

而在这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目标,就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近零排放,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脱钩,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谁占据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全社会须作出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减碳任务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相比更加艰巨,我国减碳实现的时间很短暂,要达到和发达国家同样的成就,要付出很多艰苦努力。

习近平此前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要付出努力。因此,整个社会要做出相应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系统的变革。

在李政看来,当前,我国能源系统还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必须要大幅度降低这个比例,同时要大规模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能源使用侧来讲,能源利用模式、利用技术也要发生巨大变化,要工业产业创新。

“能源系统发生变化最根本特征就是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能源系统转变成未来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李政表示。从减碳结果来看,2度目标之下,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到70%,非化石电力占比将达到90%。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除了能源系统之外,全社会各个部门都需要共同努力,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把自己事情做好,能源领域要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和各种非化石能源技术,同时制氢、储能也要跟上;工业部门要节能,采用新的低碳技术,提高能效;农业部门、交通部门也都要发生变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之下,现有设施运行模式,运行条件都要发生变化,环保技术方面也要做出响应和技术创新。”李政表示。

应从政策、价值双重引导

在李政看来,在碳中和大势中,环保产业大有可为,不应该把环境治理和碳中和割裂来看,而是一件事情两个方面,都是要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

因此,要扩展思路,一方面转型扩容;一方面共同实现美丽中国。在其中,转型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方面全面推进。同时,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要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推动低碳全产业链发展,据专家测算,仅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规模将达到百万亿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

“对于工业来讲,目前还没有形成成本下降市场化的体系,主要还是靠公共部门支持。所以从气候投融资工作来讲,未来如果能够形成政府政策引导,完全商业化运作各种基金和基金机制,为整个工业体系碳中和技术提供投入,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梁希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国家制定达峰行动,包括一些落实行动的地方和企业,会逐渐形成碳定价的机制。未来,重点领域要放在碳中和的相关技术中,把成本降下来,同时尽可能减轻对钢铁等排放将较大行业的影响。其中,建议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给予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一个中长期碳价格,引导他们提前谋划、提前投入,进行研发,这也是另外一种方向能够促进投融资。

李政则建议,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措施,未来要深入开展碳排放达峰活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碳市场,强化金融财税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