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50米!广州地铁设计院设计的车辆段上盖开发总高度刷新国内记录
近日,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铁设计 SZ.003013)与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系主任周颖教授带领的同济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了车辆段上盖总高度150米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刷新国内车辆基地上盖开发总高度,是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在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结构体系研究取得的重要突破。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方小丹、上海材料研究所所长徐斌、上海隧道院结构所所长汪凯等多位专家莅临指导。
模型震害检查
项目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模型结构长度相似常数为0.1,加速度相似常数为3.0,重力相似常数为1.0。模型经历了从7度小震(0.11g)、7度中震(0.3g)、7度大震(0.6g)、8度大震(1.2g)、同济大学实验室振动台的最大加载能力(1.5g)后,等效刚度下降约70%,框支柱、转换厚板基本完好,周边裙楼柱端呈现水平裂缝,转换层上部部分墙肢端部出现水平裂缝、多数连梁开裂,模型屈服形态满足设计预期。试验初步分析表明,经合理设计的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安全可靠,可应用于6度及7度抗震设防地区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结构设计中。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伍永胜介绍,从2012年开始,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建筑规划分院、站场设计所设计团队,对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结构体系开展了系列研究,先后研究了隔震体系、消能减震体系、部分框支体系、全框支体系等各种结构体系。2017年,“一种地铁车辆基地消能减震装置”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2018年,“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巨柱框支剪力墙结构”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
最后针对广州地区上盖开发强度高、抗震设防烈度适中的特点,大胆提出了超出现行国家规范要求的全框支厚板转换体系,后续在设计、科研探索过程中逐步将该体系上盖开发总高度提高至150米,远远超出国内其他城市上盖开发高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试验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广州地铁十一号线上盖开发方案中采用的全框支厚板转换体系安全可靠,同时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向广东省外推广全框支厚板转换提供了有力依据。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用考古方式修地铁 北京地铁8号线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20-12-15
- 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紧急通知 部署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2021-05-08
- 青岛地铁4号线14工区登瀛车辆段检修库顺利封顶2021-06-23
- 国内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开始拼装2021-11-01
- 全线采用装配式生产,深圳东部快线地铁14号线明年通车2021-12-03
- 深圳地铁首座装配式车站——13号线市中医院站完成首环成环拼装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