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一带一路”项目合作模式有何新变化?
▲ 新形势下,中国需要全面、理性、系统的分析当前“一带一路”所处的形式。(资料图)
2020年至今,受疫情影响,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的各项投资急剧收缩。伴随着各国疫苗的成功研发与投入使用,部分受疫情影响有所恢复的国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至如何重振经济。投资基建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被各国政府青睐。
疫情之后,项目国经济预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因此项目合作模式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新形势下,中国需要全面、理性、系统的分析当前“一带一路”所处的形式,深刻理解当前战略路线可能对我方造成的影响,稳妥出招,积极应对,共同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恢复出谋献计。具体给出以下六条并行路径:
后疫情时代,在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方面要开创对外合作新局面,充分发挥跨国资源互补、地缘区位等突出优势,依托我国产能优势和工程技术水平,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与战略合作伙伴国家的全方位互联互通,实现我国开放条件下的“一带一路”发展安全。
人口需求和资源禀赋分布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国家间的坚定合作和信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有效联通。疫情后重新涌现的强劲需求和重新审视各国尚未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也应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者们高度重视,从上到下保持积极的对外合作,让合作领域范围与合作规模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一持续扩大。
后疫情时代,人类将更加注重生命健康,也将会把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到新的高度。随着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国就应该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可以帮助域内各国对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如能源供给、水污染治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材料加工等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加速转型。
同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进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时也要严格遵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赤道原则》、《气候公约》等国内、国际原则标准,科学评估、科学判断,以更加重视绿色发展的眼光思考决策,鼓励绿色金融、环保项目更多的落地,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扭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排污大国的对外形象。
疫情蔓延使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世界产业链遭受到一定的冲击,致使国际基础设施同样遭受到了严重打击,深刻影响了基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不少企业甚至是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一场疫情,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合作的重要,看到产业间的逻辑关系:相互依赖、一损倶损。同时,也给市场严正警示,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意识,优化社会私人资本与公共部门资本在国际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参与比例;在转换政府职能定位中让社会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共部门不单要积极主动加强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合作参与,进一步将市场机制引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推其向更高商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此外,社会私人资本的积极参与可以缓解政府部门繁杂事务和财税收入面临的负担压力,在两端平衡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随着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在技术、模式和品类上的突飞猛进,国内外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复杂度会越来越高,需要的资金量也会越来越大,社会资本与私人资金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引领地位需要在短期内得到认可。要明确形成相对稳定的多元化参与机制就不容易受到外部事件的冲击和影响。
金融企业、咨询机构、设备提供商、工程承包企业、运营企业等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相关者在如何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或损失时应从参与者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优化私人参与者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创新经营模式,以充足的资本保障“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在疫情后尽快顺利开展、推进业务。
越是乱的时候,越要从长计议,疫情后政府和企业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与智慧,在对外发展扩张的战略上保持一致行动,不仅不能踟蹰犹豫踩刹车,而要双轮驱动踩油门。
疫情发生以来,“一带一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税务部门精准有力的税费优惠政策,极大的为“走出去”企业纾困解难;以“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增进企业便捷便利;以深入及时的税收大数据分析,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在全球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中,税务部门这支力量相当重要,中国及时利用税费优惠政策重振经济的举措,是非常好的例证。但要看到,这样的添彩助力虽然为”一带一路“画卷增色不少,但是若非疫情力度之大、频度之繁尚不可见。
因此,希望税收服务加码能将疫情期间为企业落实提供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成文、好的经验做法积累成序,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深度参与国际税收合作当中,为企业”走出去“发展保驾护航。
另外,对中国出海企业能给予更多的”真金白银“支持,加速退税减免,让企业能够有更加充裕的资金去提高“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标准”,也应用更大的格局和发展的眼光使国家与企业共赢,在扬帆丝路时底气十足,充满信心。
对于健康产业的认知和关注在此次爆发的新冠疫情危机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这是自2003年非典(SARS)事件后更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其影响和破坏力均让世界各国意识到“领导与合作”的重要性。
卫生领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建设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健康之路此时也更恰逢时机。以“健康丝绸之路”为主线,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可以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新路径,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健康领域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开始建设也起步晚、投入少,在许多健康产业基础设施方面甚至处于空白,但其市场容量大、需求层级多样且多元。中国要善于利用这次“危”中之机,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大平台将中国理念、技术和标准投送到那些内需强劲的”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去,建设和升级当地的健康产业、携手共同推进疫情防控的国际间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将能为中国的地缘战略合作和全球领导力加固起到积极作用。
创新是企业克服危机、度过困难期的关键驱动力。为获得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投融资能力。还应积极利用科技发展成果,推动新基建和传统基建融合。强化研发和创新水平,利用国内外疫情的不对称性尽可能多的依靠时间优势和有利环境来赢得创新、优先发展的主动。
依靠国家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财税等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向产业链两端行业领域探索延伸,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基础设施市场中的份额,借机吸纳国外有益经验打造自身创新发展实力;同时,发展比较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在国内市场逐步稳定后再向海外市场进攻,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附加值。
继续打造高质量“一带一路”平台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更为优质的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使业主得到更有水平的合作成果,也能使得承包商可以在海外建设项目中轻资产上阵,更好抵御疫情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在创新、合作、发展中寻延续性发展最根本的原动力。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魏巍、曾铮)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下载18新利体育客户端- “一带一路”对接菲律宾建设计划,11个中菲政府间合作项目已完成2021-03-04
-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一带一路”有何重要意义?2021-05-13
- 过去一周,“一带一路”发生了这些大事(5.29—6.4)2021-06-03
-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助推沿线国家低碳发展2023-07-10
- 中国与格鲁吉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2023-08-01
- 【“一带一路”系列报告分享】 |《国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相关政策》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