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业内称将回归合理区间
时间:2021-06-16 来源:一财网 分享:
在国内监管趋严及宏观调控背景下,部分涨幅过大过快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已明显回落,或将逐渐回归合理区间。

从长期看,还需要提升我国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在国内监管趋严及宏观调控背景下,部分涨幅过大过快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已明显回落,或将逐渐回归合理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2%,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上升后出现明显回落,且跌至近五个月内的最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1年6月上旬与5月下旬相比,25种产品价格上涨,22种下降,3种持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随着价格信号对原材料生产流通的引导作用持续释放,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基本面。预计全年PPI同比涨幅呈“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下半年同比涨幅将有所回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陈道富也认为,这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尚不具备出现长期、大幅度的上涨条件。影响大宗商品供需的因素,绝大部分是短期的和暂时的,长期的供给能力仍然在,没有被破坏掉,只是短期受到抑制了。

钢铁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第24周国内部分地区钢铁原燃料及钢材产品计17类43个规格(品种)的价格变化情况如下:主要钢材品种市场价格震荡下跌,与上周相比,上涨品种明显减少,持平品种略有增加,下跌品种大幅增加。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钢材市场呈现区间震荡行情,国家层面也再度重点关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使得国内钢市面临两难局面。从供给端来看,部分北方区域短期的环保限产和京津冀开展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的开启,再次给了期货和现货市场拉涨的动力,同时铁矿石价格的明显上涨也带动了市场的热情,但由于传统淡季下游采购需求已经开始走弱,而且端午节前有提前备货情况出现,部分地区的成交有所放量。短期来看,国内钢市将维持震荡调整的态势,但部分品种将可能呈现小幅反弹。

受翘尾因素大幅提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上游涨价向中下游传导等影响,5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创下近13年新高。

摩根大通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吴向红表示,随着供应复苏的追赶,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供需失衡可能会有所缓解,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不包括石油)可能会在本季度见顶,然后在下半年企稳并走低。虽然油价仍将保持高位,但油价在去年4月触底,基数效应转为有利。总体而言,预计中国PPI可能会在本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对企业生产成本带来明显冲击,但对消费价格的传导目前主要集中在直接的能源消费渠道,对消费价格的全面影响还没有显露。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沿着整个产业链,从企业投入到企业产出,从上游到下游,从企业到家庭,传导效应目前还没有全面地显露。目前,制造业层面投入价格上涨快于产出价格,主要经济体当中工业出厂价格上涨快于消费价格上涨。

这也就意味着在生产当中,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目前承担着比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进而也可能会导致利润的损失。成本冲击已经在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中显现出来,如果再进一步叠加半导体行业供给缺口、国际物流不畅、国际运输状况的紧张以及国际运费上涨等因素,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陈道富称,在政策上,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成本上涨的通胀,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调整的内在要求,有其必然性。我们需要积极打压市场中的过度投机行为,但也需要允许市场通过一定的价格上涨释放压力。二是帮助企业提高吸收能力,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应着眼于行业调整能力,而不能过度关注单个个体的调整能力。

“从政策角度,应该更加着眼于提高面向终端的这些中小微群体的整体能力。金融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不应是保持其中的具体个体不被消灭或不破产退出,而应该保证整个行业有足够的弹性、足够的进出和退出,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普惠型政策,确保有足够数量的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上存活和良好运转。”陈道富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汇率过度变化对出口型中小微企业成本造成“两头挤压”。运用好价格调控手段,防止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此外,要合理利用国家物资储备机制。对企业而言,应做好风险防控,合理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加强管理来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从长期看,还需要提升我国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张永军认为,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需求旺盛,大宗商品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我国处于议价能力偏弱的地位,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从根本上讲,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