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企业动态
中国建材集团:材料创造美好世界
时间:2021-06-23    来源:中国建材集团    分享:
​进入新时代,建材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如何创新转型适应新发展阶段,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行业和企业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建材集团作为行业的唯一央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创新转型、自立自强中实现了基础建材的优化升级和新材料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建材集团不仅走在了建材行业的前列,也是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转型的典范。

进入新时代,建材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如何创新转型适应新发展阶段,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行业和企业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建材集团作为行业的唯一央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创新转型、自立自强中实现了基础建材的优化升级和新材料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建材集团不仅走在了建材行业的前列,也是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转型的典范。《中国建材报》记者在参加“党旗百年红 走进中建材”活动中,切身感受到这家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转型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10624151846.jpg

图为中国建材集团新材料业务蓬勃发展。

  坚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平衡统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建材集团有着得天独厚的创新优势,拥有3.8万名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有效专利15000项,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工业大奖。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表示,“创新要坚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平衡统一。作为央企,承担国家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作为企业,经济效益不能丢,要创造价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党服务。”

  “在中国建材集团,基础建材和新材料都需要创新。”周育先说。中国建材集团作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国家队,近年来创新转型成果丰硕,很多人称赞中国建材可以叫中国材料。比如在基础建材领域,大力发展高端胶凝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玻璃,提高产品附加值,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在新材料领域,自立自强,在高性能碳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玻璃新材料、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发电玻璃、图像光导识别材料、氮化硅陶瓷、锂电池隔膜、人工晶体等方面强化技术攻关,助推国家关键战略领域的重大技术变革和国家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比如中国建材集团的高性能碳纤维成功中标CR929机身三段、助力国产大飞机事业,多类新材料产品成功用于“嫦娥”“北斗”“天宫”“神舟”等航天航空工程,6月17日成功发射的神舟十二号就应用了中国建材集团的石英玻璃。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有效的激励办法,在过去基础建材、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等领域A类、B类创新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形成使创新成为材料产业投资集团长期盈利的坚强支撑的商业模式,并使之越来越清晰。”周育先说,“中国建材集团有一批与主业关联不强、能服务社会大众的C类技术成果,可以引进社会资本,用市场化方式推动这些成果产业化。”

  记者来到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工晶体院)在山东济南启动建设的人工晶体双创基地,参观了该院的C类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深切感受到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双链融合的典范。目前人工晶体院以“一院一基地”为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完善“研究院+产业园区+基金+创业公司”四位一体发展路径,带动人工晶体上下游的20多家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使科技成果为社会创造了更大财富。

  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量产化、全球化发展

  记者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蚌埠院)看到了新材料攻关和产业化的典范。蚌埠院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一流技术成果,结合自身研发优势,潜心攻关,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技术上跟跑、并跑到领跑,在技术成熟时推动技术赋能产业,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电子信息显示产业中的关键原材料——超薄玻璃为例。为了拥有玻璃基的“中国芯”,创新驱动是唯一道路。蚌埠院科研团队日夜奋进,在原料提纯、玻璃成分及配方、新型熔化、超薄成形等1000多项技术瓶颈上取得重大突破,终于在2018年4月,完全具有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横空出世,仅有A4纸的厚度,实现了“超薄”到“极薄”的跨越。此项目获得了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中国工业大奖”。蚌埠院利用该技术先后建成了20余条超薄信息玻璃生产线,产品在国内20多家主流面板企业批量应用,为下游产业降低成本超百亿元,保障了国家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安全。在保证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满足了国内需求。去年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凯盛科技充分发挥蚌埠院的科研优势,研发制造出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成功开发出国内唯一全国产化的“料方开发、原片生产、UTG成型、柔性贴合”全套柔性玻璃生产工艺技术,形成了全国产化柔性玻璃产业链,对于下一步信息显示产业链的柔性推广与市场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蚌埠院通过技术与市场“双引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融合”,创造了多项“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玻璃新材料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功下线中国首片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开创了高世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国产化的先河,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完全掌握该项生产技术的国家,保障了信息显示产业安全,目前产品已成功导入主流大尺寸面板企业供应链;面向经济主战场,显示模组完成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挂牌后首日首单业务,高纯电熔氧化锆保持全行业市场占比领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发出世界最高转换效率达19.8%的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建成上海市首个碲化镉发电玻璃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自主建设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年发电超过约1100万千瓦,全面助力碳中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制中国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攻克疫苗瓶产业链“卡脖子”难题,迅速形成产业规模,让中国疫苗用上中国疫苗瓶。

  据了解,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山东工陶院)正在推动医疗用氧化锆产品制备技术和医疗用树脂导板制备技术以作价投资的形式对外进行成果转化。医疗用氧化锆产品制备技术是面向口腔修复的3D打印氧化锆牙冠、基台、种植体等产品,实现了陶瓷3D打印制造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医疗用树脂导板制备技术是3D打印树脂导板解决医疗领域肿瘤手术、骨科手术、口腔修复手术精确定位问题,实现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目前,氧化锆产品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利润空间可观。随着全面健康战略的实施,医疗用树脂导板产品及氧化锆产品的需求将会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本项目拟建成规范化量产生产线,目前已完成确权、论证评审、纳入集团对外转化科技成果库、完成论证报告和专业评估,正在与合作方积极洽谈有关事宜。”山东工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重海介绍说。

  在中国建材集团的诸多新材料中,碳纤维的产业化也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之一。持续10多年的投入,从突破T700级、T800级到突破T1000级,从百吨级量产到千吨级量产,就是在长期持续的创新攻坚下才实现了一步步的突破发展。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在西宁投资建设了年产10000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去年年底首条线试产,今年7月将形成6000吨生产规模,年底前完成万吨建设。该项目将促进国内复合材料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我国国产碳纤维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的能力,也提升国产碳纤维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激励机制方面,在中国建材集团引领鼓励下,其所属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蚌埠院推行“公司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技术骨干持股”的激励方案,采用“现金股+技术股”的转化形式,真正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得到实惠、激发活力。目前,已完成“两书一协议”签订,实现核心科研人员全部持股,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和企业活力。与此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国家发改委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创新主体、创新激励、创新环境等方面用力。

  推动“压舱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这个园区像是逛公园。”这是一行人在泰安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安中联)听到最多的感慨,亭台流水、绿茵草地是这里随处可见的景致,风力发电、太阳能集热板成为生产园区重要能源提供者。一切都在告诉大家,在这里,过往那个粉尘漫天的污染大户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水泥业务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压舱石’,要想水泥产业综合竞争力发生质的提升,必须要加大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周育先表示,“我们要积极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带头降碳减量发展源头消减。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做,也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技术进步,深化绿色制造,提高能源效能,开展能源替代,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协同处置固废,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降低碳排放。”

  泰安中联生产线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先进现代化综合技术,实现了水泥工艺和制造的全面升级,公司特有的智能物流、智能矿山、智能质控、智能生产、智能巡检、智能远程管理等六大智能手段,奠定了水泥工厂智能制造的基础,引领了国内水泥工业的智能化发展,使泰安中联成为国内外水泥行业两化融合的典范。“公司岗位人员编制突破传统水泥行业极限,目前集熟料、水泥、骨料于一体全能生产线,员工总编制95人。泰安中联于2017年、2019年连续两次被国家工信部评选为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各项经营指标水平均居于国内外行业领先位置。”泰安中联副总经理梁学文介绍。

  推动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业内共识。中国建材集团力争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排头兵”,一方面倡导行业自律,共建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在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据了解,凭借生产工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革新,泰安中联能耗、电耗等技术指标连年突破设计水平,其中核心生产指标熟料标煤耗实现94.5kg/t熟料,熟料综合电耗降至45kWh/t熟料,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远低于国家、地方标准(其中氮氧化物年排放均值为90mg/m3,山东省地方标准为200mg/m3;二氧化硫年排放均值为2mg/m3,山东省地方标准为100mg/m3;颗粒物年排放均值为5mg/m3,山东省地方标准为20mg/m3)。泰安中联自2015年投产运行以来,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技术管理、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生产技术指标及经营水平稳步提升,能耗、电耗等技术指标连年突破设计水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无论是进入全面投产发电倒计时的乌东德水电站,还是世界最大在建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都能看到中国建材集团低热水泥的身影。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推进水泥高端化,瞄准特种水泥技术攻关,取得多方成就,为国家重点工程保驾护航,推动集团特种水泥业务蓬勃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改革创新,自立自强,在水泥、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三大业务板块的创新突破、转型升级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的新征程中、在践行“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中,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