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武港院绿色低碳 智能建造成果展示——材料篇
交通基础设施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及新型控裂技术研究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当今交通基础设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环境复杂的难点日益凸显,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开裂性能,降低施工期混凝土结构温度开裂风险成为混凝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基于此,新材料公司开展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方法以及控裂关键材料、结构与构造措施、温控措施、监测监控等研究,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成套技术,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开裂风险,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该技术成果经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已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主编国家规范和水运行业规范各1部,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富春江船闸和福厦铁路等60多项重点工程。
海工清水混凝土品质提升新材料及关键技术研究键技术
南中高速高品质混凝土
针对海洋环境下清水混凝土品质提升需求,新材料公司参与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掺合料和专用外加剂,形成了新型胶凝材料体系下高品质海工清水混凝土及其配制技术,并开展了新型胶凝材料体系的耐久性影响规律、智能振捣技术及关键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该技术成果经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评价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5项,已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广州南沙大桥和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等工程项目。
高盐碱干旱季冻地区桥梁高品质混凝土配制及应用技术研究
松通高速项目
针对松通高速混凝土原材料资源紧缺、标准化施工要求高,高盐碱、干旱、季冻极端复杂严苛服役环境等特点,新材料公司开展了高品质混凝土专题研究。通过混凝土大数据的配合比智能优化,为现场混凝土的质量管控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创新提出高品质混凝土标准化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研发了高盐碱严寒地区混凝土专用外加剂,解决了混凝土抗冻融高含气量与外观气泡缺陷矛盾的技术难题。
该技术成果经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交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针对该项技术的研究是一次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混凝土技术行业的创新性融合的基础性研究,为项目缩短了3个月工期,建成了高品质的松耀通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开裂机理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混凝土裂缝防控难题,通过理论分析、新材料及工艺研究,开展了地下车站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方法以及控裂关键材料、结构构造措施、温控措施和监测监控等研究,形成了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控裂成套技术。
该技术成果经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评价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成果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对提升我国轨道交通服役寿命,保障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应用于宁波、苏州、南通、南京和徐州等城市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结构施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用于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体系高抗拉混凝土(HTC)制备技术研究
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沈海高速
项目研发了一种用于非预应力简支转连续桥梁体系的高抗拉混凝土,研究了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的高抗拉混凝土优化设计方法,胶凝材料体系、集料体系和杂混纤维体系对高抗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出了低粘度、高保坍、微膨胀及经济型的高抗拉混凝土;同时,对高抗拉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施工温度影响和养护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
该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3项、工法1项,在黄埠大桥和莆炎高速项目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价值较好。同时,该项目所获成果对于推广HTC,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云南:昭通第一高楼开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新地标直通云霄于2023年竣工2021-11-10
- 中建西部建设两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11-24
- 中国十七冶连霍高速什川黄河特大桥左幅首个承台顺利浇筑完成2022-10-25
- 厦门绿发新时代广场B地块开始主体施工2023-06-21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创记录2023-06-30
- 筏板浇筑新方式,提效3倍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