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稳外需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回顾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但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正在加快推进,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在持续的宽松政策刺激下,需求快速释放,带动全球经济较快复苏。与需求快速释放形成反差的是,主要经济体复工复产能力有限,产业链、供应链恢复不完全,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推动通货膨胀持续上升。
国际定价的能源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经历了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胀压力。我国PPI上涨较快,但CPI涨幅相对温和,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屡创新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价格传导不畅,挤压了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国内生产和需求开始有所放缓。第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4.9%,环比仅增长0.2%,经济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对于明年,在关注通胀是否会上升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今年和明年的工作承上启下之际,设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从中长期来看,实现“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经济总量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从短期来看,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经济增长水平也是实现新增就业、居民收入、国际收支平衡等短期目标的保障。考虑到明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中仍然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稳中求进工作要求,并保持经济增长目标的连续性,将2022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5%~6%,具有一定合理性。
从当前我国经济的复苏形势来看,受多地疫情散点反弹、能源价格上涨、电力供应不足等影响,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回落至5%以下,环比增速也明显低于近年来的同期水平,经济下行压力不小。虽然完成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不大,但明年经济增长向5.5%~6%的水平回归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因此,宏观政策要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关键要抓住“扩内需”和“稳外需”两个支撑点。
对于内需而言,在疫情反复演变、自然灾害频发、限电限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近期国内生产和需求均呈现出一定的扩张放缓迹象,制造业PMI指数自今年4月以来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并连续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直到11月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缓解之后才重新回到荣枯线之上。尽管反映需求景气度的新订单PMI指数也有所回升,但已连续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仍处于荣枯线下方。
具体到宏观经济上,今年投资发力相对克制,制造业投资表现尚好,但基建投资增速回落较明显;消费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较大,线下消费、服务消费的复苏仍面临阻碍。但我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市场主体多,内需潜力大。稳定明年经济增速,必须要继续加大力度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内需潜力。一方面,提振消费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要保住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又要释放线下消费、服务消费潜力,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升级。另一方面,稳定投资增速,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重大项目工程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对于外需而言,得益于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和我国率先复工复产,生产供应能力较强,我国对外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屡创新高,预计全年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将持续提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去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今年前三季度接近20%,对我国近两年经济恢复性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明年随着发达国家刺激政策退出、新兴市场疫情缓解后产能恢复,我国外部需求大概率会减弱。如果内需提振不能有效弥补,那么经济实现增长目标就会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在扩内需的同时,还要稳外需,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要进一步做好跨周期调节,聚焦于优化政策结构和保市场主体持续发力。
财政税收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力度保基层运转,持续改善民生;合理优化资金来源和投向,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稳定投资增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和延迟缴纳政策,针对明年贸易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做好政策衔接,综合考虑企业的恢复状况、需求和政策空间,有些政策可以长期实施,有些政策可以进行阶段性延续。
货币金融方面,提升政策的自主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围绕市场主体制定政策,适时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结构性政策的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改善信贷结构,促进信贷规模增长;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逆周期调控,增加汇率弹性,既要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对出口形成抑制,又要避免因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合理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全球经济复苏期待更多正能量2021-12-27
- 国际大行齐唱多!中国GDP增速预期迎密集上调 野村、美银最新加入2023-04-23
- 财政部:我国财政状况健康安全2023-06-06
- 美联储加息50BP在即 中国宽松空间有多大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