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带您重走“浙东唐诗之路”
1月8日,随着两趟首发列车同时从台州站、嵊州新昌站开出,分别驶向杭州方向、温岭方向,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州至绍兴至台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杭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州与台州间形成一条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两地最快63分钟可达。
杭台高铁位于浙江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地带,工程建造难度大,全线新建桥梁87座总长102公里、隧道56座总长100公里,桥隧总长占线路全长达89%。自2017年底开工建设以来,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一局、三局、四局、大桥局、电气化局等单位坚持标准化施工,组织科技创新攻关,科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了项目如期竣工通车。
1月8日,杭台高铁首发列车从台州站驶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攻坚克难,打通首座万米特长隧道
2020年5月15日,由中铁一局承建的杭台高铁白罗山隧道顺利贯通,成为全线首座贯通的万米特长隧道。白罗山隧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全长10006.08米,最大埋深408米,区域断层发育,围岩破碎松散,易发生坍塌、岩爆等风险,并伴有涌水、高地温热害等困难。
“施工中,我们项目班子24小时轮流值班,在穿越14条断层中,严格遵守施组,运用超前探测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攻关,其中最长的275米F6大断层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平稳渡过。特别是隧道内涌水不断,最多时一天达45000多立方米,相当于25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隧道另外一端,地热高温,掌子面最高温时达到43摄氏度,不仅采用每日运送冰块6吨进行强制降温,还用大直径风管,加强双机送风等措施,攻克了长大隧道通风难题,最大独头通风长度达3000米。” 中铁一局五公司工区负责人介绍。
此外,在白罗山隧道施工中,项目还采用了全站仪测量放线加三维激光扫描仪、水压爆破工艺、大型混凝土喷射机、先进工艺衬砌台车、自动喷淋养护台车等先进工艺工法和工装设备,有效控制隧道断面开挖和工程质量。
敢为人先,完成全国首个运营高铁高架站改扩建项目
绍兴北站改造工程作为全国第一个运营高铁高架站改扩建项目,需对既有杭深高铁5、6道站线梁进行移梁,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施工区域地质为深厚软土,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且工艺复杂。面对难题,中铁三局项目部创新工艺工法,使用三维模型对正在运营的杭深高铁桥梁下部结构及移梁进行“实况推演”,通过实景模型帮助一线施工人员最终精确完成了桥梁桩基础、承台与桥墩拼宽、移梁等一系列施工,顺利将杭台高铁成功引入既有绍兴北站。
此外,项目部还十分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对先进工艺和“五小”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减少投入、提高工效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
安全优质,打造外实内美精品高铁线
“我们标段共有隧道12座,涉及爆破、营业线、洞口高边坡、深基坑、临近高压线、挂篮等高风险工序,是全线管理跨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的标段。”中铁四局杭台高铁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安全有序推进施工,中铁四局建立了由指挥部、线下分部、工程队伍、作业班组的四级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安全职责,逐级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
联调联试列车通过温岭跨国道G104特大桥
把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录入系统,让隧道安全质量可视化,实时监控隧道的第一手数据,是该项目隧道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管段内12座隧道施工全部接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各分部由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将隧道监控量测、围岩、二衬等数据录入系统,通过经理部管理员审核后,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隧道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中铁四局承建的杭台高铁温岭站候车大厅
据介绍,在标段内的12座隧道拱顶防水板吊点处,项目部安装了压力感应器,感应器开关再与压力声光报警装置连接起来形成闭路系统,最后用导电电线介入感应闭路系统,就形成了一套二衬洞顶防脱空预警装置,能够在拱顶混凝土浇筑时,通过混凝土挤压感应器开关进行报警,判断拱顶混凝土灌注饱满,避免脱空,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
上谷岙隧道
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在过程中紧盯市场、密切互动,中铁四局赢得了业主单位的信任,实现以干促揽,代建市域铁路台州中心站综合配套服务工程二期路网工程,中标价约7亿元。
装备加持,挑战国内最大跨度的四线高速铁路双主桁钢桁梁斜拉桥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杭台高铁椒江特大桥全长5252.6米,设计为双塔、双索面、四线、钢桁梁斜拉桥,大桥主跨480米,是国内最大跨度的四线高速铁路双主桁钢桁梁斜拉桥。大桥地处入海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中铁大桥局投入了国内首台超深钻孔旋挖钻机,功效较传统回旋钻机提高了6到8倍,钻孔深度达143.67米,成功穿过覆盖层并进入基岩,填补了国内超厚覆盖层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旋挖施工领域的空白。在新设备的帮助下,项目部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主桥墩超深大直径钻孔桩施工任务,保证了钻孔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了工期。
在主墩承台围堰施工过程中,为解决倾斜河床面导致围堰难以下沉的问题,中铁大桥局研究设计了特殊升降系统和水平导向装置,借助潮汐变化采用不平衡压重,完成了在一个涨落潮时段内完成底节围堰高标准姿态着床任务;通过对围堰内出泥方案的优化创新,采用“挖、抓、吸”结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围堰内2.2万方出土,从钢围堰开始拼装到下沉就位仅用时不到4个月。
在大桥钢梁架设阶段,采用自主研发的2台最大吊重1000吨的JL1000型架梁起重机,可满足南北岸同步架设2个节段。与此同时,项目部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塔梁同步施工技术,仅用184天即完成了全部钢梁吊装任务。
科技赋能,让杭台高铁更加智能
杭台高铁所经地区台风频繁,空气湿度大。负责全线牵引供电施工的中铁电气化局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确保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建设者将接触网的腕臂软性斜吊线改为硬性定位管支撑结构,确保在大风天气下接触网的稳定性,确保高速运行的动车能够获得稳定的电能;在接触网腕臂零部件施工中采用了微弧氧化的先进工艺,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电绝缘性能和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冲击性能,提高了供电系统可靠性。
据中铁电气化局杭台高铁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介绍,杭台高铁施工中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提升了智能化水平。项目部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测量辅助轨,用来辅助安装12500组接触网腕臂,大大提升了安装效率和精准度;在架空供电线上加装了智能故障监测系统,实现了接触网故障快速、精确定位,对保障铁路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区间贯通电缆上,每隔300米设置了智能卡箍,实时监测电缆工作状态,快速准确获取电缆故障信息。
千年以前,唐代的迁客骚人走过浙东,留下了1500多首古诗词。如今,一条高速铁路,将沿途的江南山水重新串起,恰与“浙东唐诗之路”高度契合,随着杭台高铁的开通,列车将带着旅客跟随众多文人墨客,游览沿途千岩竞秀、村野牧歌和民情风俗,将把“浙东唐诗之路”的盛名传至更远的地方!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