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企业动态
遇见未来,助力“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时间:2022-03-16 来源:中建四局 分享:
今年3月,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强音,“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今年3月

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强音

“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

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中建四局紧跟集团部署安排

践行“双碳”战略

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助力“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1


20220316_142909_000.jpg


该项目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取水及输水工程、应急水源工程、净水厂工程及送水工程、管道连通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气工程、厂区建设等。该项目是解决潮州市各城镇区域水源分散问题、升级改造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利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全方位提高居民用水保证率,大幅提升饮用水质量,为群众打造理想健康的全新饮用水水源。


2


20220316_142909_001.jpg


该项目是南充市首个下沉式污水处理厂,也是全省首座第五代下沉式、开放式园林污水处理厂,通过“分散处理、适度集中”的建设理念,能量回收,减少碳排放达到资源利用的目的,该项目以220余公里供水管网,解决47个村镇的用水问题。其中,20余座污水处理厂站及80余公里配套管网的建成,使得污水日处理量达到2.1万立方米/日,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的扶贫验收工作,曾受到中央环境督察组表扬。


3


20220316_142909_002.jpg


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红花岗区遵义老城区涉及范围内的控源截污工程、内源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新建108.145公里截污管网、内源治理工程、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水利工程排洪泵站工程等。虾子河发源于红花岗区黑塘子水库,流经遵义中心城区汇入湘江。完工前,水质为地表水劣V类,严重影响湘江河水生态环境,项目完工后全面消除了遵义中心城区虾子河黑臭水体,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


20220316_142909_003.jpg


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是国务院办公厅督办的全国首个水环境治理PPP重大民生工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绿色施工不仅清澈了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洱海水质,更守护了大理人民的绿水青山,振兴了大理的“金山银山”,造福70万大理人民;先后被评为“十三五”国家水专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生态文明和“两山论”党建教育基地,荣获2019—2020年度“中国建筑大奖”、云南省优质工程奖、云南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奖。


5


20220316_142909_004.jpg


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总修复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通过护山、理水、营林、梳田、丰草,对岛上“六点一线”生态进行全面修复和系统治理,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打造绿色、生态、循环、智能的“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项目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重庆市标志性重大民生工程、集团首个大型生态修复EPC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6


20220316_142909_005.jpg


项目是在现有西丽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基础上,按照削减污染、资源利用(河道)、调洪滞蓄的原则,以减少水库水质污染风险、提高河道生态水量为目标,提出的白芒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质保障部分)的水质保障工程。该项目为南山区首次、深圳市首批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引排水隧道项目,在全国首创采取“开河、深邃”物理隔离方案调整水源区,通过明渠和隧洞结合的排水方式,对白芒河上游进行改道,将水源三村建成区50年一遇雨水全部转输出库,实现水库的“铁桶式”保护。


7


20220316_142909_006.jpg


项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管网工程、河道和水塘水环境提升工程等部分。通过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完成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及破旧管网修复改造。项目建成后,将确保小区内雨污水管分类,排水设施健康运行,有效解决河道污染问题,整体改善河涌水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水平。


8


20220316_142909_007.jpg


项目位于兰州市北滨河路,占地162.37亩,采用全地埋式MBR工艺,建成后污水处理规模为40万吨/日,为西北最大、全国第二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兰州市污水处理压力,改善数十万余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新贡献。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