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五大政策组合 加大财政货币调控力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推动明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其中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会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受访专家学者认为,经济企稳回升需要宏观政策加大调控力度,财政政策在明年适当扩张强支出的同时,应保证好税收收入规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将成为明年货币政策主要的中期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而降准、降息在明年仍值得期待。为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各类政策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尤其是财政货币政策应在支持政府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加大联动。
财政适当扩张成共识
经济企稳恢复离不开宏观政策的呵护。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总体来看,财政加力、货币有力,就是要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效支撑,从而使得社会总供求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上取得平衡,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2023年所面临的压力是超常的,我们需要在超常的政策上做一些文章。”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采取超常的扩张政策已经形成共识,包括发行特别国债与3%以上的赤字率来支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财政政策将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对记者表示,“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财政总支出规模还将保持扩大,发挥积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实现3%~3.5%水平,新增专项债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4.5万亿元,支出节奏也将明显前置到上半年。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记者说,明年财政政策在做好“增支”的同时,也有必要适当减少新增减税降费规模来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明年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或放在延续市场主体反映较好的阶段性税收支持政策上,确保减税降费支持力度不显著退坡。
明年降准降息尚可期
在2023年,如何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简单概括就是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专家普遍预计,随着经济逐步修复,明年流动性或将向常态回归,宽松幅度逐步收敛,当前处在高位水平的M2同比增速将小幅回落。在刘元春看来,明年M2同比增速预期将达11.5%左右的水平,对于支持流动性是比较充分的。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指出,从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看,明年基础货币投放方向有所改变。在2023年,再贷款、再贴现、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主要的中期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同时抵押补充贷款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稳地产功能,结构性工具一定程度上替代中期借贷便利。从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看,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红塔证券(601236)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明年可能需要适度提升宏观杠杆率以对冲外需下行的风险,且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是资金密集型,具有融资需求量大、对融资依赖度高且需长期投入等特点,需要给予金融机构低成本且稳定的负债来源,预计明年降准、降息也不会缺席。
优化五大政策组合
在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的要求下,明年各类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更加重要。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明年经济工作要多措并举,优化五大政策组合,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落实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五大政策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尤其受到专家学者重视。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关乎整个宏观调控的效力和效益。下一步,为政府债务融资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金融部门要帮助财政部门筹资。
专家普遍看好作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明年继续发挥政策联动作用,配合专项债资金重点发力支持项目建设。程强表示,预计2023年政策性银行专项金融工具资金支持规模将达1.5万亿~2万亿元。
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财政贴息工具与传统财政工具并列提出,也有望成为明年政策协调配合的另一载体。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记者指出,财政通过贴息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引导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重点领域。预计2023年财政贴息将重点为技改等制造业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还强调,产业、科技、社会政策都非常重要,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施正文表示,相较于货币政策,明年“加力”的财政政策精准配合各类政策的空间更大。比如,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可继续延续或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与绿色低碳方面,可进一步予以财政补贴;在社会民生领域,继续加大“三保”支出保障等。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中国跨度!“我们这十年”主题宣传片发布2022-09-13
- 我们这十年|中国精度2022-09-22
-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22-10-17
- 解读二十大报告|国研中心张立群:中国经济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2022-10-18
- 中国经济充满机遇 回稳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2022-10-18
- 胸怀天下的中国抉择——中共二十大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