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我国经济砥砺前行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3-02-16    来源:求是网    分享:
2022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缩,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复延宕、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明显,二季度前期经济一度出现下滑。面对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稳经济政策举措,三季度以来国民经济顶住压力逐步回稳,全年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社会生产力继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增强,成绩来之极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我国经济砥砺前行再上新台阶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逐步回稳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回稳向好,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2022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缩,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复延宕、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明显,二季度前期经济一度出现下滑。面对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稳经济政策举措,三季度以来国民经济顶住压力逐步回稳,全年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社会生产力继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增强,成绩来之极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稳定,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及时出台、靠前发力,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全球前列。一是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台阶;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稳居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三是大国经济影响力彰显。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快于美国2.1%、德国1.9%、法国2.6%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2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工农业持续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农业发展投入,加大制造业补链强链支持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纾困扶持,抓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有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产0.5%,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九连丰”,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畜牧业平稳增长。2022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二是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2万亿元,首次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2718万辆,集成电路产量3242亿块,手机产量15.6亿台,钢材产量13.4亿吨。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图为2023年1月31日,游客在南京市老门东景区一家餐厅品尝金陵风味美食。 新华社发 方东旭/摄
  

国内需求总量持续扩大。各方面迎难而上,聚焦重点领域扩投资稳消费,激发国内需求潜力,成效不断显现,全年国内需求总量规模继续扩大,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为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投资稳定增长。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二是市场销售逐步恢复。积极释放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潜力,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推动餐饮住宿等接触性行业逐步回暖。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万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3.2万亿元。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粮食、能源等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加大援企稳岗、就业帮扶力度,有效保障了就业物价形势稳定。一是稳就业取得扎实成效。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显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顺利完成,农民工总量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回落。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过1100万人的预期目标;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农民工继续增加。2022年,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长1.1%。二是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加强产运销衔接和进出口、储备吞吐调节,促进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0%,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7%以上的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有力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国际收支继续改善。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贸外资持续增长,我国国际收支保持总体稳定。一是货物贸易规模再创新高。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贸易顺差比上年扩大35.4%。在高基数基础上贸易规模继续攀升,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更加稳固。二是利用外资持续增加。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不断强化的引资综合优势使我国持续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热土。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232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3%,引资规模再创新高,保持世界前列。三是外汇储备基本稳定。202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1277亿美元,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一。

  

二、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推动经济恢复回稳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绿色转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新答卷。

  

创新动能继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持续释放。一是创新投入快速增加。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1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稳居世界第二位;R&D经费与GDP的比值为2.55%,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二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神舟系列飞船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三是新动能较快成长。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态势明显。2022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6.3%、15.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协调性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扩大内需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增强了我国经济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一是产业结构改善。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农业生产结构调优。2022年,全国大豆、油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3.7%、1.1%。制造业发展得到加强。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结构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022年,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9%,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2022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4%、4.4%,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快4.5、2.5个百分点。三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5,比上年缩小0.05。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布局继续优化。

  

绿色转型步伐稳健。美丽中国建设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二是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2022年,水核风光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7.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新能源产品增势较好。2022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0.5%、80.3%、46.8%、45.5%。四是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3%;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上升3.0个百分点。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图为2023年2月4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杨庙村,运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员工驾驶着镇压机械为托管的冬小麦进行镇压控旺长保墒情作业。 人民图片 张振祥/摄

  

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务实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展,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2022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9.4%,明显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万列,增长9%;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增长18.5%。二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初显成效。2022年,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7.5%、18.9%,吸收其直接投资增长23.1%。三是自贸区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我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4.5%;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36.8%。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各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二是民生领域投资继续增加。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比全部投资快5.8个百分点。三是保基本兜底线力度加大。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5%,明显快于全部收入增速。四是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2022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比全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1.2个百分点。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力促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风高浪急从容渡,奋楫扬帆再出发。回首2022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十分不易。展望2023年,既要看到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演变,疫情发展仍存变数,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逐步回升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新征程良好开局。

  

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强化政策协调配合,促进政策发挥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产业、科技和社会政策协同发力,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务实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展,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图为2023年2月4日,出口中亚国家的卡车在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等候出境。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着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坚持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措并举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壮大消费热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民营企业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完善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攻关,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国际化水平,在引领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支持外贸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建设。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巩固拓展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探索合作新空间,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扎实推进惠民生防风险。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农民工、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提升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