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探索“蓉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23-10-3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分享: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美好期待,四川成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是传承丰厚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市民宜居宜业的家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美好期待,四川成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锦江区四圣祠片区是传统老街区,街上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时代变迁,街巷、院落、建筑已经爬满岁月痕迹,急需修缮和更新。于是,四圣祠片区启动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在保留街区特色的同时,通过产业更新、消费更新、体验更新,让新场景为市民带来宜居、舒适的生活新体验。
邛崃文脉坊夜景
四圣祠片区的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成立了工作专班或指挥部来推进项目建设。专班人员由区城市更新主管部门、街道和区属国有公司相关业务骨干组成,区属国企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按照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改造后的祠堂街
“我们坚持成片连片更新理念,以片区为单元统筹区域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建立完善了一个更新片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运营主体、一套治理体系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两年来,成都市通过“五个一”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对106个片区实施有机更新,建成83个养老服务设施、3203台加装电梯、15038个既有小区增设充电桩,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环境品质、治理服务整体提升。
为全面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向城镇老旧小区延伸拓展,成都市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改造后自治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组织发动群众全程参与改造治理,让群众真正成为改造的“话事人”、质量的“监督员”、成果的“享有人”。
下涧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坚持先自治后整治,依托‘微网实格’体系建设,将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融入更新改造全过程,持续在改中治、在治中改。”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羊区浣花小区修建于1998年,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共有楼栋22栋,1236户,3698人。如何对这样一个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的小区进行改造,在求同存异中达成一致,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小区改造过程中,专业社工团队参与小区自治全过程,成立以拆迁安置原村组书记为核心、22名楼栋长为主力军、120余名党员和居民骨干参与的“自改委员会”,四个月时间内,召开改造推进会48次、意见征集坝坝会14次,实现意愿征集全覆盖。
“为推动城市更新项目高质量建设、高品质呈现,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促进城市更新向全链条闭环转变,解决过去策划设计和建设运营无法有机衔接的问题。”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成华区猛追湾项目就引入了专业化企业助力老城区涅槃重生,通过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商业运作,对2.4万平方米优质资源进行高起点策划、高效率建设、高效益运行,以“城市更新”打开猛追湾片区价值上升通道。目前街区蜀绣、蜀锦、川剧、皮影、熊猫采耳等文化业态占比30%以上,文创消费年均达7亿元。
同时,充分考虑在地居民诉求,推进“让路于民”,将长2.5公里宽7米的滨河车行道优化为4米“步行+自行车”慢行道,构建“无缝衔接”慢行系统,实现“回家的路”与社交场景融合。
猛追湾香香巷
成都有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公园城市建设中实施老城改造,找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至关重要。围绕超大城市转型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以城市更新全国试点为契机,成都正在走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