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论坛成功召开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分会主办,四川震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特别副会长王肇嘉,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董事长郅晓,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阎培渝,国家高层次人才、湖南大学教授史才军,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院长黄忠,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材领域首席研究员刘敬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建所主任谭盐宾,国家高层次人才、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蒋正武,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院长、东南大学教授张亚梅,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宇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佐江,四川震强科技集团董事长崔世俊,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化建等领导嘉宾及分会副理事长、理事、会员单位代表,行业上下游企业代表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王强主持。
特别副会长王肇嘉致辞
王肇嘉强调,尽管当前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进入到较为成熟的阶段,但在“双碳”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审视行业现状,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矿物掺合料的性能波动性较大,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在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传统的粉煤灰材料面临供应紧缩。基于以上问题,王肇嘉给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首先要注重行业技术创新,研发扩展新型矿物掺合料来源;其次要重视推进掺合料行业标准化工作创新,通过参与及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掺合料的来源、生产及应用;最后,要加强关注新型胶凝体系中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在掺合料的材料与应用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新型胶凝体系。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行了特邀报告环节。本次会议共邀请了12位学者专家、行业大咖、头部企业领导带来精彩深刻的报告,阐述他们对于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在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思考与深度见解,共同为行业未来发展厘清思路。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董事长郅晓
郅晓首先带来报告《建材行业碳中和技术路径研究》。郅晓从碳中和领域的中外对比开始,指出我国在基础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正在成为全球建材研究中心,在应用减碳技术的同时,不可以忽视材料的性能。建材总院从低碳技术验证平台开始,建立了原料碳足迹基础数据库,为减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最后,他通过法国拉豪集团的案例,为我们指明了低碳技术未来工程应用的发展方向。
国家高层次人才、湖南大学教授史才军
史才军作报告《绿色低碳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制备方法与应用》。史才军从胶凝材料浆体的组成设计开始,为我们介绍了现代混凝土设计方法、胶凝材料组成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外加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多性能目标的UHPC设计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四元胶凝组分三角锥正交设计。他通过工程案例,介绍了绿色低碳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法的应用。
国家高层次人才、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蒋正武
蒋正武作报告《从水泥发明200年漫谈混凝土技术发展》。他从水泥的历史开始,介绍了水泥的组成、强度和品质的发展历程以及低碳发展策略。蒋正武介绍了混凝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技术革命,指出了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弹模、超高耐久和仿生超材料等未来混凝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科研方面,他介绍了水灰比定则和纤维间距分布等国内外经典理论,并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和数据驱动科学等方面介绍了混凝土的研究范式。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建所主任谭盐宾
谭盐宾作报告《西部地区火山灰质矿物掺合料性能研究与应用探讨》。谭盐宾从西部地区的地域特点入手,指出开发适合西部地区的矿物掺合料十分必要。他介绍了火山灰质岩石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及改性方法。他指出,火山灰质矿物掺合料在工程中具备应用可行性,但后期活性不足、对流动性的不利影响、制备出的混凝土耐久性差和收缩更大等问题需要解决。
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院长、东南大学教授张亚梅
张亚梅带来报告《从淤泥制砖到废砖的多维度低碳利用》。张亚梅从湖泊淤泥的产生和危害谈起,她指出,湖泊淤泥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但用其烧制出的砖性能优异。她介绍了淤泥烧砖的工艺流程、干燥制度对烧结砌块的影响以及废砖制备再生填料的流程。张亚梅强调,废砖制备再生细骨料和细粉料制备3D打印混凝土可以更完善地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王强
王强作报告《现代混凝土用新型矿物掺合料》。王强强调,每一种矿物掺合料都是有利有弊的,并针对当下主要的矿物掺合料产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他指出,随着细度的增加,超细钢渣粉的水化活性增大,可以起到良好的填充作用,但是会延缓水泥的水化;超细矿渣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强度,但是对流动性有轻微不利影响;铜渣粉对于工作性改善效果非常好,但是对于早期强度影响大,而且存在重金属风险;镍铁渣粉分为高炉镍铁渣和电炉镍铁渣,活性较高,掺量可以达到30%左右;锰渣不适合作为矿物掺合料,且存在重金属浸出风险,但是可以作为激发剂制备新型建材;锂渣分为锂辉石渣和锂云母渣,锂辉石渣其表面的微孔可能造成流动性的问题,用作矿物掺合料会造成缓凝等问题,建议掺量在20%以下;锂云母渣的主要问题在于活性很低,但也可作为激发剂制备新型建材,且不存在重金属浸出问题。
重庆大学教授王智(左)、湖南大学教授林忠财(右)主持上午的特邀报告环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建研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冷发光
冷发光带来报告《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的开发与低碳高效应用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冷发光指出,目前矿物掺合料的发展趋势是粉煤灰复杂化、冶炼渣粉多样化、天然矿物地域化及超细化复合化等。他介绍了非洲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天然岩石粉、镍铁渣粉等单一矿物掺合料,以及天然火山灰基、石灰石粉基、硅灰基等复合胶凝材料,以及降黏增强型等功能型矿物掺合料。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材领域首席研究员刘敬疆
刘敬疆在报告《混凝土及其制品支撑建设行业绿色发展》中分析了当前建筑、建材行业所面临的政策形势及发展任务,阐述了绿色建材发展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新型工业化”“资源化利用与环保”等目标任务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强调了其在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所取得的成绩。针对当前行业现状及发展要求,刘敬疆给到三点建议:一是正确理解国家基本建设、建设行业、房地产业政策;二是紧跟建筑工业化、高品质、节能减排发展方向;三是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绿色建材基本要求。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阎培渝
阎培渝带来报告《低碳混凝土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之一——使用矿物掺合料》。阎培渝指出,矿物掺合料可以实现混凝土的低碳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的主要作用机理包括火山灰反应和填充效应等。他逐一分析了当前主流矿物掺合料的优势及弊端,包括钢渣作为水泥混凝土中骨料风险较大,铁尾矿可以作为砂使用,有色金属冶炼渣需要特别注意重金属的等问题。阎培渝指出,全固废胶凝材料是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
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化建
李化建作报告《高速铁路胶凝材料应用现状与需求》。李化建强调,高铁混凝土须满足高耐久、抗疲劳、高寿命的要求。铁路混凝土的掺合料应用质量问题广泛存在,基于此开发了高铁无砟轨道超早强抗疲劳复合掺合料、碳酸盐掺合料、严酷环境下高铁用耐腐蚀胶凝材料体系及煅烧煤矸石等。他介绍了适用高原的岩石基矿物掺合料地聚合物混凝土和聚氨酯改性混凝土,并提出了铁路混凝土的技术发展方向。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
王军带来报告《西部地区混凝土对矿物掺合料的需求与现状》。王军首先介绍了西部地区主要的矿物掺合料是粉煤灰和矿粉,目前矿物掺合料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业缺乏管控、区域限制以及质量差异较大等。他指出,使用不合格矿物掺合料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工程问题,轻则影响工作性能,重则可能会酿成工程事故。当前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碳化和回弹,这可能带来质量问题和经济问题。
聂卿作报告《承担碳责任,传递碳信任,低碳评价助力混凝土的应用》。聂卿从低碳评价发展概况谈起,目前国内关于碳足迹的标准正在逐步完善,建材总院建立了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同时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数据库精度。聂卿介绍了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并强调碳足迹报告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湖南大学教授黄靓(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艳(右)主持下午的特邀报告环节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低碳混凝土的“双碳”使命——推动“低碳混凝土”发展专家座谈会侧记2021-11-10
- 【“低碳混凝土”大家谈】张雁:加快“低碳混凝土”发展,促进水泥制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2021-11-24
- 【“低碳混凝土”大家谈】蒋勤俭:推广应用低碳混凝土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12-01
- 【“低碳混凝土”大家谈】杨思忠:装配式建筑低碳发展必须树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理念2021-12-08
- 【“低碳混凝土”大家谈】吴杰:“低碳混凝土”技术的应用需建筑业行动起来2021-12-15
- 【“低碳混凝土”大家谈】水泥制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技术路线探讨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