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机器人、BIM+AR……解锁智能建造新场景
时间:2024-11-05    来源:南京建设    分享:
随着最后一块顶板完成浇筑,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及2023年度绿色建筑BIM应用示范项目——南京公共安全人工智能产业园(二期)近日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最后一块顶板完成浇筑,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及2023年度绿色建筑BIM应用示范项目——南京公共安全人工智能产业园(二期)近日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公共安全人工智能产业园(二期)位于雨花区软件谷南园,由东南集团投资开发建设,项目B分区总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包括3栋17层高层办公楼、2栋7层办公楼及1栋三层综合楼。


作为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BIM应用示范项目,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内,项目运用BIM+智能建造技术,推动建造方式变革、效率变革、管理方式变革,打造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


四平八稳:激光整平机器人


施工现场内,混凝土激光整平机器人挥舞着手中的“刷子”,紧贴地面,快速完成了一层楼的混凝土整平作业。相较于传统的人工作业,它凭借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精密的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整平工作。



有了这位“机器人工友”,操作人员无需进入混凝土浇筑区域,通过遥控或者提前进行设定,机器人便可自动进行高精度找平施工。经过检验,它施工的精度能从传统人工的10毫米,提升到4毫米以内,同时节约人力3到5人。 


机器人的高质量施工还能够免除后期地面装修施工时二次砂浆找平等工序,实现快速穿插施工、加快装修进度、缩短建造周期,提高综合施工效率与现场作业的安全系数。


巡检机器人、ALC板安装机器人、抹光打磨机器人……据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机器人工友”来到现场,通过智能建造技术的引领和支撑,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工程质量和保障施工安全。


火眼金睛:BIM+AR技术


在刚刚封顶的办公楼内,一位技术人员带着一台平板电脑,来到现场进行机电管线安装检查。“运用BIM+AR技术,能够在现场同步复核比对安装位置、走向、高度等,施工哪里有问题瞬间就能发现。”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在技术人员手中的平板内,由摄像头拍摄的现场实景与机电管综BIM模型1:1重合。点击其中一根管线,它的位置、走向是否和BIM模型一致,构件的类型、材料、尺寸、标高等属性信息一目了然。


据了解,机电管综工程是房建项目的关键工程,涉及的专业繁多,容易出现“错漏碰撞”等问题。通过BIM+AR的技术,能够将BIM模型中的机电管线以1:1的比例还原到施工现场,在施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定位模拟,可提前发现问题,优化技术方案。


完成机电管综安装后,技术人员会进行实际施工与BIM模型之间的比对校核,漏装、错装、安装偏移等问题都“无处遁形”,有助于施工人员及时整改、反馈、复核,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率。


全程记录:BIM+360技术


一位工作人员头顶摄像头,在施工现场绕着不久前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立柱走了一圈。待到数据传输完成,坐在办公室里的技术人员就能在虚拟的工程现场内,“看到”这根刚建成的立柱——这就是如今在建筑业界逐渐流行起来的BIM+360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全景相机采集到的现场图像与BIM模型融为一体,按照日期顺序,单独建档留存全景图像。借助数字平台,施工团队能够跨越时间,查看项目在各个阶段的施工情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天候现场监测和可视化管理。


在数字平台中,构件的出产公司等信息也一览无余。工作人员还能将实际施工场景与虚拟BIM模型左右分屏同步比对,及时发现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差异,通过云端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一系列相关BIM技术的全过程运用,使得BIM不再仅仅是一个模型,而是变成了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数字化平台,能够有效减少设计变更、提高项目设计图纸质量、优化施工工序、提高工程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让项目建设从图纸到现实的过程变得更加精确、高效和经济。




BIM和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南京市将不断推进建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促进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