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交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经验,共同探讨地下空间开发材料与工程技术难题及热点问题,2020年12月6日,在各方支持下,由
主办、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地下空间混凝土材料与工程应用技术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呈现出不断加速的形势,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大课题。为学习交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经验,共同探讨地下空间开发材料与工程技术难题及热点问题,2020年12月6日,在各方支持下,由
主办、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地下空间混凝土材料与工程应用技术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成功召开。经主办方研究,确定报告主题内容为地下空间装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邀请在此领域的五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开展学术与技术交流。
杭州南联工程公司、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严平主持了会议并致辞。他表示,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地下空间的开发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21世纪将迎来全球地下空间开发的新世纪,目前已进入地下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阶段,聚焦地下空间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前沿领域和最高水平,以引领和促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次论坛中,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史海欧第一个进行了报告,主要针对复杂富水地层特性,介绍内支撑体系下地铁车站的装配技术的设计思路、结构与防水方案、施工工艺与装备以及投资分析。地铁装配式车站技术主要由构件连接技术、施工装配技术、构件设计技术三个关键技术组成 。其中连接技术是龙头,决定着施工工艺和装备,影响构件设计;施工装备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关键;构件设计要受力合理、便于安装运输。他在报告中强调了地铁装配式车站设计的总体原则首先是能适应南方地区富含地下水、基坑内支撑围护结构体系等特点,其次车站埋深应尽量小,结构分块位置要合理,应在弯矩最小处附近设连接接头,再者应能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提高工程质量,有效减少现场工人数及工作量,最后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推广价值。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开发中心主任刘建友介绍了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京张高铁融合了我国高速铁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技术总结和再创新,是我国第一条智慧高铁,代表了我国高铁的最新成果,其中清华园隧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地区最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清华园隧道盾构段采用直径为12.64m的大直径盾构铁路隧道轨下结构,采用全预制装配化施工,除了绿色、环保、低碳,还具备以下优点:①全预制结构整体连接,不与管片锚接,对隧道结构破坏少;②采用汽车运输,与盾构施工同步安装,功效高、工期缩短;③全部工厂化生产,采用固定模具加工,精度高、耐久性好。在施工过程中还充分利用BIM、GIS技术、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通信技术、预制化和拼装化等先进技术,与盾构机相结合,大幅度提高盾构隧道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铁路盾构隧道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吴江斌针对深大地下工程介绍抗浮新技术及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新型抗拔桩技术和基地静水压力释放技术,他指出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引发了大量工程建设的抗浮需求,需要进一步推动抗拔桩(锚)、水浮力释放等抗浮新桩型、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开发,从而为深大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杭州南联工程公司严平董事长作《地下工程的创新与实践》专题报告,分别针对基坑围护工程的问题、地下综合管廊及通道工程的问题以及城区及老小区泊车难问题,介绍了几种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为地下工程预制构件的创新提供一些新的理念。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北京东六环管片场总工程师胡云发作题为《盾构管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报告,主要介绍了大直径盾构管片生产与工艺与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的情况。信息化技术主要是与工序质量检测技术的融合,采用可视化设备,研发可靠的数字化快速传感,实现检测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主要是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主要目的是为减少人工,避免人为因素, 以大直径盾构为例,管片生产与工艺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将实现管片厂从约300人,自动化后减为约120人,研发中的智慧工厂,预计约60人。最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吴江斌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半天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