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江过海、滴水不沾!深中通道用单节8万吨预制沉管“海底绣花”
说起
穿江过海、滴水不沾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便是神话故事
凡人如何穿越广袤大海呢
粤港澳大湾区的伶仃洋上
正由西向东蔓延
这就是深中通道海底隧道
由32节航母般大小的沉管相接
组成了世界最宽、建设规模最大的
钢壳沉管隧道

一节节沉管
在海下手牵手
并准确定位在
提前开挖好的水下基槽内
两端则连接陆上交通
形成海底沉管隧道
抗震性能好、结构更安全
百年滴水不漏的超级品质
还能确保水面船只正常通航
想想都觉得“腻害”

不过,练就一身
快速穿海不湿衣的功夫
这几项神通
必不可少
快拿小本本记下吧
流水线造“航母”
深中通道标准管节
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
如一艘航母般大小
为钢壳混凝土结构
浇筑完成后重量约为8万吨

你没看错
“航母”也能和下图一样
流水生产

重约12000吨钢壳
由四航局自主研发的
承载力为每台800吨的
200台智能台车
通过控制液压系统顶升
驮运至浇注区

此时,另一位“流水线工人”
智能浇筑系统出马
它通过液面自动监测系统
智能计算浇注速度
控制下料高度、浇注速度
保证每个仓格浇注饱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智能台车再将8万吨的管节
整体纵移到浅坞区
等待后续施工

两次舾装,蛟龙升级

要在数十米深的海底“安家”
沉管在正式浮运安装前
先要做防水处理
并装上一副能够看清海底的眼睛
这两道工序就是“一、二次舾装”
一次舾装主要包括
安装压载水箱、封门
将两端通透的沉管
临时升级为密闭的“潜艇”
保证沉管浮运安装滴水不漏

到了二次舾装
沉管将与沉管安装船舶
“合为一体”
并在沉管上安装测量塔、监测设备等
保证作业人员实时监测沉管
在几十米深水中的一举一动
为高精度水下安装保驾护航

为沉管建造舒适的家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大家都不陌生
但海底开路基
你听说过吗?

广航局的“金雄”轮
拥有重达100吨、高达10米的30方巨型抓斗
通过定深平挖控制系统
高度误差能控制在0.5米以内
堪比挖掘机开啤酒瓶盖子
岩石,是基槽开挖施工
遇到的又一个拦路虎
“金建”轮决定使出必杀技
35吨凿岩棒
“花岗岩,请吃俺老金一棒!”

粗挖、精挖、凿岩
等工序完成后
“海底吸尘器”——“捷龙”轮出战
一小时能吸干4个标准游泳池的水
挖深达到40米,相当于13层楼的高度


它的吸头可以精准定位到指定区域
进行“定点盖章式”地清淤
完美解决基槽成型后的回淤难题

为保障沉管安稳着陆
实现毫米级对接
一航局研发世界最大最先进的
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
还可以在基槽上铺设一条条
“弓”字形的碎石垄
整平精度可控制在
正负40毫米以内
3天时间便可完成
单个管节基床的铺设
有效避免基槽回於问题
确保沉管水下高精度对接
抱着沉管畅游海洋

万事俱备
沉管开启海上之旅
从牛头岛沉管预制厂
到西人工岛对接区
沉管需浮运近50公里
经7次航道切换
克服浅水区航道搁浅
地质条件复杂
回淤强度大
等多个世界难题
才能成功安放海底

为此,一航局打造了
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
“一航津安1”
它集沉管浮运、定位
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
具有DP定位和寻迹功能
是目前世界上安装能力最大
沉放精度最高
施工作业最高效
性能最先进的
海底隧道沉管施工专用船舶
在设计、建造及施工管理系统方面
均为自主研发
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
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

一体船的研发投产
可减少航道疏浚挖泥量
超2000万立方米
节省随行辅助船舶10余艘
有效缩短沉管浮运和航道封航时间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沉管浮运既要有硬核装备
又要有过硬的软件系统
为了保证沉管安全抵达水工水域
一体船配套了船管连接系统
通过监测数十个应力监测点
实时将沉管连接情况
反馈到指挥室

中交人还研发出
世界上首套船管姿态监测系统
“港湾一号”
它具备监测
0.05赫兹超低频运动的能力
专门监测船与沉管在水中的
每一个“舞步”
都能清清楚楚地
呈现在屏幕上
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开一双敏锐“天眼”

经过“长途跋涉”
沉管终于来到安装施工区
为实现水下毫米级对接
中交人将北斗定位系统
引入跨海通道施工
一体船通过北斗定位系统
将沉管在水下的三维动态
呈现在显示屏上
帮助指挥人员实时掌握
沉管在海底的一举一动

操作人员通过锚机将沉管下放到
距对接端1米的基床上
经拉合进行初步对接
通过水力压接
排出多余的水
实现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盖上石头被子
沉管对接完成后
仍然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水中的压力随时可能对各个部件
造成巨大的破坏

世界最大供料锁固回填船“一航津供1”
储存能力3000立方米
供料能力每小时800立方米
通过精准抛填石块
在沉管堆起梯形山
把沉管埋起来
让沉管有力应对
海水冲刷、侧移、水浮的抵抗力
海底沉管隧道的预制浮运安装
才算是宣告完成

4月21日
深中通道沉管全线最深管节E9
实现海底37米精确对接
世界最宽的海底隧道沉管
正努力向东延伸
连接大湾区的美好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 深中通道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成之路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