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负责人
理事长
徐永模,男,195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后,研究员, 执行会长。
教育经历:
1995-1997 英国伦敦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博士后
1992-1995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 建筑环境学院 博士
1991-1992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土木工程 访问学者
1983-1986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硕士
1978-1982 武汉理工大学 硅酸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
2017-今 执行会长
2006-2016 会长
2002-2017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副会长
2011-2018 中国硅酸盐学会 理事长
2012-2017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02.09-2007.06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副会长
1997.12-2002.0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1988.12-1991.09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中心 副主任
1986.07-1988.1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房建材料与混凝土所 工程师
1982.02-1983.08 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 助理工程师
执行理事长
张国志,男,博士,教授级高工,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交二航局高性能混凝土及建筑环保新材料技术首席专家。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及防裂技术、桥梁及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主持或参与了“桥梁混凝土长寿命健康使用关键技术研究”、“跨海桥梁海工混凝土及箱梁预制关键技术研究”、“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与健康诊断研究”等多项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2009年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专家”称号。
副理事长
1.王贯明,男,从事建筑材料与混凝土水泥制品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北京市科技项目多项,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负责编制《检查井盖》、《预制混凝土检查井》,《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等国家标准,《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压力管用橡胶圈》,《压力管用橡胶圈试验方法》等行业标准,获得专利多项。
2. 冯良平,男,教授级高工。199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1994至2018年5月,先后担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8年5月至今,担任中交公路长大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3. 冯鹏,男,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负责讲授《混凝土结构》和《纤维复合材料工程结构理论》等课程。曾任土木系副主任和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
长期致力于土木工程新材料结构及新型结构的相关技术与理论研究,在大跨度编制网结构、复材约束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强高进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超高性能水泥基结构、复材增强3D打印结构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现任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学会(IIFC)会士、执行委员会委员及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强与共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新材料及新型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等。
至今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累计被他引进2000次,获发明专利10余项;负责完成我国首座全复材拉挤型材桁架桥等多项示范工程,主编3部国家标准和1部行业协会标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标准装新贡献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复合材料青年科学家、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4. 刘志峰,男,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二分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7月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在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从事路桥施工管理工作,现任职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二分公司总工程师,职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中先后参与虎门大桥,湛江海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并获得过众多科技奖项和荣誉称号。
5. 刘松柏,男,教授级高工,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化学建材及建筑防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带头组建了混凝土及建筑防水材料研究所,率先在全省开展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及耐久性的研究,作为江西省首位“HEA系列高性能防水研究与应用”体系的完成人,1998年度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WG-CMA三膨胀源混凝土抗裂防水剂开发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工法专利立项十五项,参编国标(硅灰)一项;主编的《HEA膨胀剂和钢钎维双掺抗裂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工法》、《陶粒混凝土施工工法》、《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压注施工工法》、《喷粒式透气透水型塑胶运动场跑道面层施工工法》等通过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审。《轻质混凝土在铁路桥梁中的研究与应用》、《陶粒制品与桩基础结构建筑节能及抗震一体化研究》等多项项目已在科技厅成功立项。已完成《混凝土裂缝测控技术规范》九江地方标准编写和《混凝土超长结构约束应力曲线模型及早期裂缝预测的研究》课题。
6.刘建忠,男,博士,研究员级高工,副总工程师,东南大学产业教授,重庆大学硕士导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和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上建筑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
担任江苏省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混凝土专家委员会主任, 预拌混凝土分会混凝上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冶金渣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防护与修复材料及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长期围绕超高性能混凝土、长寿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工作,帮助解决了苏通大桥、田湾核电、京沪高铁、苏州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多项应用技术难题,产生了积极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被 SCEI收录6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0余项,获授权54项: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5部。
7. 师海霞,女, 预拌混凝土分会秘书长。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秘书长。一直从事混凝土及混凝土原材料研究、应用方面的技术工作。曾参加编制《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验收标准》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研究成果曾获得城建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编制《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智能工厂技术要求》、《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规程》等中国建材联合会团体标准。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协会质量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8.杨思忠,男,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
1) 1989.08~1998.08,在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从事超早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剂等应用技术研究。
2) 1998.08~2004.06,任北京市瑞博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从事“快速拼装预制桥梁研究”和预拌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3) 2004.06~2009.12,任北京市政集团副总工程师和北京港创瑞博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
4) 2009.12~2012.05,任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5) 2013.04~2017.06,任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6) 2013.04~2017.06,任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个人荣誉
1) 1993.04~1994.12,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研究“铁铝酸盐水泥混凝土预应力梁预制技术”,由吴中伟院士、唐明述教授和王燕谋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市政工程局199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广泛使用在北京东三环、西北三环、广内大街、京石高速路等工程中。
2) 1994.05~1997.05,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研究“铁铝酸盐水泥泵送混凝土技术及结构性能研究”项目。该项成果获得北京200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3) 2001.10~2004.12 ,主持研究“耐腐蚀、高抗渗混凝土排水管及管片技术研究”获北京市政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亮马河北路污水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6年,主持研发的《结构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技术》列入2016年度“北京市绿色建筑技术推广项目”;“超薄绝热保温复合预制墙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6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9. 范忠辉,男,2009年毕业于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路桥, 高铁等工程建设,在高铁建设期间,成功配置 RPC高铁电缆井盖板配比,并完成生产任务。2013年加入贝融股份,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技术总监助理、UHPC事业部副总经理职务。
10.高育欣,男,硕士,党员,长期从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技术、固体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并积极致力于混凝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承担过多项 国家、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
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中建总公司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其中《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制与超高泵送技术》 课题创国内轻集料混凝土泵送最高记录;组织完成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4项,国内领先 水平科技成果3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参编国家级工法1部,省部级工法4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参编行业标准1部、地方标准4部;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EI/ISTP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
大力推动公司的科技研发,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步伐,积极推进混凝土绿色生产、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清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十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 熊吉如,男,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发中心主任,中国GRC协会理事长,高级工程师,南京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国内GRC行业领军人物。
主要研究成果:
1) 2002年承担并完成国家十五计划项目,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创新计划《GRC制品预混喷射成型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2) 2003年承担并完成建设部国家科技项目计划《GRC大型墙板的开发与应用》
3) 2009年承担并完成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型乡村经济建筑草料的研究和开发》
4) 2011年承担并完成江苏省国核计划项目《绿色低碳建筑外墙维护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
5) 2011年承担并完成国家火炬计划《e-GRC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
6) 2012年承担并完成新产品计划《快装饰GRC保温幕墙板》
7) 2013年承担并完成江苏省科技计划《大型GRC幕墙新型材料(倍力板)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外墙板流水化生产线建设》
8) 2014年承担并完成国家新产品计划《纳米光催化幕墙板》
9) 2015年承担并完成国家火炬计划《多功能一体化大型异构GRC建筑围护材料》
10) 2016年承担并获得江苏省建设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的立项至今共申请获得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在国内外技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秘书长、副秘书长
秘书长
赵筠,男,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88年在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丹麦进修。长期从事混凝土研究,包括耐久性,裂缝控制,高强、自密实(SCC)、喷射混凝土等,以及硅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的技术服务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超高性能(UHPC)的产品与应用研发、标准化,以及混凝土与UHPC的科普工作。
副秘书长
鲁亚,男,199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就职于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2015年入职后,被外派到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做技术服务工作,任主任一职,主要从事有关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配制、性能研究、产品研发、应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多次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公司新产品配制、试制、性能测试、应用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有“高性能自密实预拌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干混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井盖、雨水篦子、透水板、盲道板等预制产品”、“铜尾矿制备绿色建材产品”等,多项产品已被市场接纳应用。同时也多次参与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