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新国标
时间:2024-12-23 来源:中国建研院 分享: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24,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三大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新一轮更新完善圆满完成,并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24,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由中国建研院主编,中建研科技承担主要编制工作,其发布标志着我国三大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新一轮更新完善圆满完成,并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和工程应用的不断推进,中国建研院已主编混凝土领域相关标准规范100余部,其中,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三部:《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24。这三部标准是混凝土材料领域应用最广的国家标准,得到土木工程各行业的认可和采用。随着混凝土应用场景的扩展、工程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混凝土测试技术的进步,试验方法标准也将不断更新完善。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16

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标准与2002年以后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增加了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并将拌合物取样、试样的制备、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等作为其中一节;首次将坍落度经时损失、扩展度经时损失、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间隙通过性、漏斗试验、扩展时间、均匀性、抗离析性能、温度、绝热温升多种试验方法纳入标准;修订和完善了坍落度、扩展度、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多种试验方法;删除了原标准中配合比分析试验方法。

住建部官网下载地址: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c/wjk/art/2017/art_17339_230252.html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19

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标准首次将泊松比、轴向拉伸、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强度、混凝土粘结强度、耐磨性、导温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试验方法、线膨胀系数、硬化混凝土密度、吸水率试验方法纳入国家标准,试验方法由2002版标准的5种增至16种;首次提出了强度等级为C60~C100的混凝土试件尺寸换算系数,极大地方便了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在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情况下提高了试验加载速率;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协调,细化了成型与养护技术要求和其他试验方法的操作步骤。


住建部官网下载地址: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c/wjk/art/2019/art_17339_242198.html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24

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标准与2009版标准相比,增加了波纹管法收缩试验和抗气体渗透试验方法,快冻法增加了“测温试件应采用混凝土快冻法试验测温试件标准样品,测温试件的冻融介质应与试验试件的冻融介质一致”的要求,完善了相关试验方法的细节。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相关标准相比,该标准对于试验参数、试验步骤等方面的规定更为细致,更偏向于对设备仪器进行统一,以保证试验方法和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与适用性;也充分考虑了我国测试技术与设备仪器的发展现状,响应业内广大工作者的呼声,确保我国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的适用性与先进性。

住建部官网下载地址: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c/wjk/art/2024/art_17339_780101.html

三大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新一轮修订,解决了原有混凝土性能标准试验方法落后或缺失导致的现代混凝土质量控制无法保证的问题,与我国近年来基础建设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有效指导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长期和耐久性能的准确测试与评价,有利于保证混凝土及工程质量,对于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行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