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官方网站
国际资讯
“数”说“一带一路”基建机遇
时间:2025-01-09    来源: 今日工程机械    分享: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出海的浪潮愈发汹涌,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通车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出海的浪潮愈发汹涌,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今日工程机械》杂志针对这一趋势,总结了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供读者参考。

 ///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文| 本刊记者 丁雨竹

本文约3900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

01

印度尼西亚:
交通、矿业发展需求旺盛,新首都建设红利外溢

印度尼西亚作为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红利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发展潜力较大。自202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积极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效率,促进更多私人投资进入基建行业。在政治环境方面,新任总统延续了佐科总统的对内和对外政策,继续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相信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国际合作氛围下,未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

雅加达城火车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基建情况/

印度尼西亚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基建领域的政府预算同比增长7.8%至258亿美元,2024年保持增长趋势,基建预算同比增长5.8%至约277亿美元,创下近5年新高。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公路建设需求不断释放,铁路建设项目持续吸引投资。新首都建设稳步推进将带来较多投资机会,建筑领域增长前景向好。且得益于该国丰富的新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印度尼西亚制造4.0”战略的实施,印度尼西亚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建设需求持续增多。近年来,政府瞄准关键矿产下游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国内冶炼能力,采矿行业持续吸引国际投资。

表1 2024年印度尼西亚建筑业领域项目情况(部分)
数据来源:Fitch Solutions
表2 近年印度尼西亚矿业领域项目情况(部分)
数据来源:Fitch Solutions

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尼已完成多个交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铁集团国际公司成功中标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项目,并在2023年9月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使得印度尼西亚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该项目也成为国际资本参与印度尼西亚铁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未来,印尼政府还计划将雅万高铁延伸至三宝垄、泗水等印尼爪哇岛的各大城市,中国高速铁路基建产业有望继续大量进军和承包印尼国内的高速铁路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工业领域,近年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纷纷赴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有力促进了工业建筑等领域业务发展。此外,中国企业响应印度尼西亚大力发展关键矿产下游产业的政策导向,实施了多项颇具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由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汇集镍矿采掘、出口及镍铁冶炼等多个产业,项目投产后带动印度尼西亚不锈钢产量从几乎为零上升至全球第二。

/出海建议/

2024年,印度尼西亚国有企业部制定了2024年至2034年的发展蓝图,鼓励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下游产业等领域发挥作用。中资企业可顺应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政策取向,凭借自身的经验与技术优势,适度加强与当地国有企业的合作,巩固铁路、公路和建筑等传统基建领域合作优势,并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空间。


02

乌兹别克斯坦:
电力、交通和通信等基建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新一届政府班子的带领下,不断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发展潜力持续释放。近五年来,该国年均GDP涨幅达到5.5%,是中亚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乌两国由于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优势各异,产业互补性强,乌兹别克斯坦已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境外投资热点国家,两国经济技术投资和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图片来源:环球网)

/基建情况/

从长期来看,该国基建行业的增长势头强劲,特别是对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现代化改造,以及相关互联互通项目的推进,将推动乌兹别克斯坦基建行业发展。在电力能源领域,乌兹别克斯坦能源转型需求迫切,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潜力较大;在交通运输领域,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计划将本国建设成为联通亚欧的交通走廊,公路、国内铁路及跨境铁路等项目机会增多;在信息通信领域,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打造中亚信息技术中心,数字产业发展备受关注,数据中心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表3  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能源行业新增私人投资(部分)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PPI数据库

表4   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交通基建行业部分新签项目情况(部分)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目前,已有2400多家中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投资经营活动,涉及石油、天然气、铁路、电信、农业、化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以及工程承包等多个领域。中国金融机构和承包工程企业深度参与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动包括安格连-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等在内的多个标志性项目落地;随着中吉乌铁路建设稳步推进,中乌两国企业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在能源领域,2024年12月,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风电项目赞克尔迪风场倒送电、风机首批并网发电完成。项目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超过35.9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万吨。

/出海建议/

目前,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换届,政治环境变化,国内基础设施发展持续承压。在这样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外贸规模缩减、外汇收入下降,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政府财政和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紧张。企业出海应持续关注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和财政走势,审慎把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经济风险。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地缘位置敏感,美西方持续关注中国企业参与的中吉乌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及数据中心等信息科技类项目,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合规管控、坚持属地化发展并持续关注舆情动向,防范化解各类不确定风险冲击。


03

越南:
公共交通前景向好,政府大力推动能源转型
越南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投资法较为开放、完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法律保障和较大力度的优惠政策。越南已签署或正在推进至少17项自贸协定,投资者可利用东盟经济共同体、中国-东盟自贸区等自由贸易平台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政治环境方面,2024年上半年,越南政府高层出现人事变动,对越南政局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10月,越南新一任国家主席梁强上任,整体环境趋于稳定,更有利于中资企业出海。
河内市(图片来源:环球网)
/基建情况/
越南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出台各项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沿海国家,越南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其海岸线长达3200多公里,沿海地区风速高,光照强度较大,年均日照2000-2500小时,风能、光照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广阔。因此,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未来将逐渐摆脱化石燃料依赖,转向生物质能源和热能。
交通运输方面,近年来城市人口与货运需求大幅增长,越南交通运输能力亟待提升。有鉴于此,越南政府将公路和铁路列为优先发展事项,并调整交通网络结构,利用铁路大量进行中远程货运并发展大城市间的铁路中程客运和公共交通,还将研究泛亚铁路,预计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强劲增长。信息通讯方面,越南积极推动数字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并定下战略目标,即到2025年5G网络平均下载速度最低达到100Mbps,到2030年,5G将覆盖99%的人口。这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较大发展机遇。

表5  2022-2023 年越南电力能源领域新增私人投资(部分)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PPI数据库

表6  2022-2023年越南交通运输领域新增私人投资(部分)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PPI数据库

近年来,中资企业广泛参与越南基础设施建设,不只局限于交通和能源等传统领域,也包括新兴的通讯及数字领域。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的统计,2023年中资企业承揽河静省永昂港凤凰码头(5&6号泊位)项目,合同金额约为6889万美元。在数字基础建设领域,中国企业2023年与越南完成3个项目的合同签署,合同金额共计9792万美元。此外,中资企业积极参与越南的电力能源建设,2023年在相关领域的新签项目多达35个,总金额高达56.5亿美元,涉及细分领域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垃圾发电。
2024年2月2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在越南老街省考察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时表示,该铁路项目预计于2025年年底开工,2030年底竣工。范明政强调,列车速度和轨距的设计要确保与中国铁路能顺利对接,项目设计建设期间要与中方保持密切合作。据报道,该铁路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116亿美元,全长近400公里,途经越南老街省、安沛省、富寿省、永福省、河内市、北宁省、兴安省、海阳省和海防市等7省2市。可见在未来,中资企业将继续在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交流和战略合作。
/出海建议/
越南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成本相对较低。建议中资企业在越南开展业务时,结合实际情况,实行本地化经营,与当地企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网站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 、CCPA、CCPA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 (CCPA)"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返回顶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若您无法正常浏览本页面,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请您更换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浏览器.

Baidu
map